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怀揣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文体不限。...

请以“怀揣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略 【解析】 试题分析:文题中“梦”是文眼。“梦”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一个未现实的“愿望”。少年人是应该有梦想的,应该有很多的梦想。可以这样来写,先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梦”的特点:浪漫、神秘、令人向往,然后引出自己有一个什么梦,求学深造梦——考在名牌大学;成才立业梦——成为成功人士,幸福生活梦——将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国家富强梦——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等等。写自己这个梦想是如何产生的,或由某事物引发,或引自己的生活经历滋生,或受父母的影响,写清“梦”产生的过程,然后写“怀揣梦想”,梦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鼓励、鞭策、带来快乐。再可以写写自己为实现这个梦的努力,展望一下“圆梦”以后的情景。这是一个很好的文题,可按这个思路扎扎实实把作文写好,注意语言的生动性,描述“梦”的情景,诠释“梦”的意义,多抒发情感。 考点: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15分)

荠菜清香

①冬刚去,雨水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满地的荠菜已随着葱郁蔓延的春天,蓬勃生长。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荠菜水灵灵地钻出了地面,绿油油的,晃人眼。才想到,又到了吃荠菜的时节。荠菜茎叶鲜嫩、清香,全菜皆可食用,实为绿色野味的上品。

②二月春来早,乍暖还寒,云展雨作,万物都茂盛地生长开来。农民告别了农闲,开始下地劳动了。这时,迎春花开,嫩黄的榆钱俏立枝头。即使在枯黄的草丛,也催生出点点新绿。风绿了,也将草木染绿了。在那漫山遍野的鲜黄、嫩绿中,在地里劳动的人们会带上小竹篮、小铁锹,劳作之余,顺手捋上几把野菜带回家。

③那时我尚小,经常跟着母亲下地,总能看见母亲有选择地掐几把回来。待从地里回到家,我就帮母亲择荠菜。荠菜择好后,先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挤干水分,用刀把荠菜切碎,再往馅里加上一些豆腐。圆而薄的面片很快就擀出来了,再熟练地挑入一小块馅儿,左手心一合,右手指随意地捏几下,一个圆鼓鼓的包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④荠菜的另一种吃法是贴饼子。我和妹妹负责往锅里添柴火,等锅烧热后,母亲先在锅里放上一点油,然后将饼一个一个地放进锅里。待到锅里冒出一股股大的蒸汽时,一块块黄澄澄的荠菜饼便熟了。顿时,满屋子都飘起淡淡的荠菜香味,萦绕鼻端,至今回味悠长。印象中,老家的野菜品种很多,荠菜是最好吃的一种。

⑤有时候,我也会挎上竹篮,拿着小镰刀,和小伙伴一起去挖野菜。大家三三两两地走在田野的小路上,嘴里唱着“打过春,赤脚奔。挑野菜,拔茅针”的歌谣。农村的田野很美,有青山绿水、茂密挺拔的竹林和成片的果树。我们提着镰刀和竹篮,在漫山遍野穿梭,山坡上、田野里、草丛中,到处都有野菜。有的野菜长得胖乎乎的,有的才刚冒出一点嫩芽儿,有的则已是一簇簇地长在一起。

⑥那时,常常比赛看谁的野菜挖得最多。于是,抢啊、闹啊、笑啊,玩得不亦乐乎,累了就坐在田埂上休息。我们会在劳动快要结束时在田埂上拔茅针,田埂上那一片紫紫的小草,尖尖的,准是茅针,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那尖儿向上猛一提,就会把下面的花苞与茎抽断,这就叫拔茅针。茅针剥开苞衣,把里面雪白的花穗丢进嘴里,软绵绵、甜丝丝的。在那一日三餐都吃不全的日子里,这就是农村孩子最好的零食了。

⑦“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荠菜清香爽嫩,至今老家的人们对荠菜仍有很深的感情。“二月二,挑荠菜,荠菜包饼精拽拽,不吃不吃两三块”就是故乡人们对荠菜由衷的赞歌,情感尽管朴素却包含感恩之情。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2.阅读第②段内容,说说作者写“迎春花”和“榆钱”有什么作用?(2分)

                                                                            

                                                                           

3.阅读文章,请根据每个小题后面括号的要求对下面的两个句子进行赏析。(4分)

(1)荠菜择好后,先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挤干水分,用刀把荠菜切碎,再往馅里加上一些豆腐。(动作描写)(2分)

                                                                            

                                                                            

(2)有的野菜长得胖乎乎的,有的才刚冒出一点嫩芽儿,有的则已是一簇簇地长在一起。(一个词语或短语)(2分)

                                                                            

                                                                            

4.说说第⑤段中引用歌谣有何表达效果?(3分)

                                                                            

                                                                              5.结合文章第⑦段的内容,就结构方面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简要回答。(3分)

问题:

解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11分)

智者的选择

①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在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丰厚的“年金”。这对于四处奔波、捉襟见肘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福音。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理由是:“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加到我身上的那副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一接受这笔年金,我就只得阿谀逢迎,或者噤若寒蝉了。”

②人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选择就意味着要有所放弃。在选择与放弃之间,就能看到一些仁人志士人格之伟大,精神之高尚,胸怀之坦荡,追求目标之宝贵。

③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或留得美名,就要做出正确和明智的选择。在中国古典文学《赵氏孤儿》中,公孙杵臼选择了赴死救孤,舍生取义,程婴选择了立孤报仇,忍辱负重,两个人人格同样伟大,最后也都青史留名。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选择了自由,放弃了生命,“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著名学者钱钟书选择了寂寞,放弃的是喧嚣与热闹,成就的是他的学问和事业。

④回首蛇年的央视春晚,炙手可热的大腕赵本山选择了退出,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前两年,赵本山因为生病,伤了元气,身体受不了大负荷的工作量。艺术是有规律的,明星底蕴也是有限的,如果硬撑下去,“过度消费”,肯定会掏空自己,江郎才尽。为了有利于推出新人,赵本山的退出正好可以给新人腾位置,加担子,让他们有更多锻炼机会。

⑤当然,失败的选择也不少。希腊神话里,派里斯王子选择了美女,放弃了智慧,于是他得到了最美的女子海伦和十年“特洛伊战争”,他自己也死于非命;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一手遮天,他也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当中国华盛顿,推进共和,施行民主,这是可以流芳百世的,二是当拿破仑第二,复辟当皇帝,注定要遗臭万年,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后一条路,结果,只当了83天短命皇帝,在千夫所指中可耻地死去。

⑥选择与放弃,就像行车的十字路口,会不时出现在生命的旅途上,等着人们作出决断。能不能作出正确、明智的选择,人生大智慧往往就体现在这里。

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2.第①段引用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3.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4.文章的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你赞成小明的做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2分)

小明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各科成绩平平。在谈到毕业后的选择时,他说希望初三毕业后能够去读职业高中,学得一技之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4分)

甲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④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太祖时宰相。②阖:关上。③薨:去世④龌龊循默:对人嫉妒刻薄。

1.给乙段文字划线部分加上三处标点。(2分)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浊浪空:    春景明:

为相:      奏荐某人为某官: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阅读甲乙两文,范仲淹和赵普两人的形象特征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2分)                                                               

5.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读《论语》使赵普获得了哪些益处?(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5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填人名)(1分)

2.这首诗的颔联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浓郁的诗情画意是该诗的一大特色。请你结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奇丽壮阔的边塞景象。(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0分)

1.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4.政通人和,                 。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李商隐《夜雨寄北》)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