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心将鼓之,刿日:“...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③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④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注释】①烽燧:报警的烽火,白天称燧,晚上称烽。②斥堠(hòu):原指探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③犒(kào):犒赏。④殆:通“怠”,懈怠。

1.解释选文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克(    )        (2)用人不尽其所(    )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公与乘凡战

B.虽并天下公问其

C.胜养其心

D.登轼望之士不厌兵

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5.【乙】文中哪一句与【甲】文的“夫战,勇气也”表达的是相同的战略思想?(2分)

 

1.(1)已经  (2)想要 2.C 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2)这就是黄帝打了七十场仗而士兵仍不懈怠的原因。 4.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5.既战养其气 【解析】 1. 试题分析:熟悉的字词直接解释即可,不熟悉的要先了解语境,在文段中弄清句子的大概意思,再判断字词义。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14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俄顷风定云墨色,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8.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9.《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是诗人的最爱。李煜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表达了寂寞的情怀:而苏轼用

                              ”表达了美好的祝愿。(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11.成长路上总会有风雨相伴,我们常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自我激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他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的国度,人形的动物“耶胡”是邪恶肮脏的畜生,而“慧因”则是聪慧善良的主宰。

这段文字描写___________(主人公)来到_________国的情景,这部作品叫做《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这段文字鞭挞了人类的丑恶。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3分)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充小刚谈话的内容,要求文明得体,清楚连贯。

中考结束后,小刚乘火车到大连旅游。

到了大连,小刚在某宾馆328房间住下。为了便于父母跟自己联系,以免他们担心,他用房间的电话拨通了爸爸的手机,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文题一:享受           (写作是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提示:横线上可以填“生活”“闲暇”“初三”“音乐”“美好时刻”等。)

文题二:感激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激老师,哺育我们成长;感激朋友,提供我们帮助……人生之中,我们要感激的人很多。可是,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有很多时候,我们也正是别人感激的对象。请以“我读出他(她)的感激”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12分)

第二代生物燃料——草油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②段中划线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写两条)(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