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何建明 (1)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何建明

(1)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2)文学作为文化繁荣和提升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为我们的人民提供干工作、干事业的激情与情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13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3)文学因此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创造的精神。对于文学写作而言,无论是赞扬真善美,还是针砭假恶丑,都是增强主流意识,发挥文学正能量的体现。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真力。

(4)文学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形式,提高审美的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除了小说,诗歌和报告文学、散文、影视等也都是表现正能量的极好艺术形式。除了重视图书这一传统载体外,还应当关注电子数字、网络平台的影响力,重视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电影、戏剧后的二次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5)文学因此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气神。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精神行为,作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习近平同志说:国家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本领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作家们需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大的清理和更新,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土壤中挖掘和吸取营养,认认真真写作,而非随心所欲地码字。文学要出精品,出人民满意的作品,就需要作家动真情出真力,方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3年03月07日09版《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第(2)段,回答问题。(4分)

(1)解释文中加点词“正能量”表达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文学为什么能够助力“中国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文第(5)段,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概括出文学助力“中国梦”的途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3分) 2.(1)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2分) (2)①文学能够繁荣文化和提升人民精神世界;②文学能够为我们的人民提供干工作、干事业的激情与情操。(每个要点1分,计2分) 3.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 直接论证了“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气神”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与说明服力。(4分) 4.(1)文学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2)文学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形式,提高审美的评判价值;(3)文学需要发扬新学风、新气神。(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作者在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中心论点“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义犬(蒲松龄)

周村有贾某,贸易1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丰,荡舟入莽2,操刀欲杀。贾哀赐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鸣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远,浅搁乃止。

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鸣。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

抵关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

适有同乡贾4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鸣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5。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见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6,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曩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1)贸易:做生意。(2)莽:芦苇丛。(3)悼:难过。(4)贾(gǔ):商人。(5)趁之:追它。(6)易: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4分)

(1)屋舍俨然:                                           (2)如外人:

(3)以为异,从之而往:                         (4)有同乡贾将携俱归: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

4.甲文中通过_______________及和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而乙文则通过犬勇救被扔入江中的主人和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表达了犬的“义”举。(2分)

5.乙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是哪一句?从该句中,我们可获得怎样的启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请以“面对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只要我活着,我便要歌唱”这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声音;“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是徐志摩的声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声音……每一首诗歌,每一篇散文,每一本小说,每一个剧本,都传递着作者的声音。我们聆听着这些声音,接受着文学的洗礼。

请以“文学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写生活中你自己的事。

(2)所记必须联系文学或文学作品。

(3)如出现校名,一律用“××”表示。

(4)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学生甲画了一张画给同桌乙看,画上画的是一头怪兽:老虎的头,猪的身子,鹰的翅膀,鱼的尾巴和鹿的腿。甲对乙说:“看!我创造的怪兽!”乙说:“你这不能算是创造,只能算是拼凑。”甲不服气地说:“拼凑也是一种创造啊!”乙说:“只有杰出人物才懂创造,平庸的人只会拼凑。”

根据你的对“创造”的理解,结合上述文字,说说你对“创造”的看法。要求:(1)

要有明确的观点;(2)要作简要的论证;(3)字数在100—120字之间。(6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4.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5.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6.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城东早春》)

8.雨昏青草湖边过,       。 (郑谷《鹧鸪》)

9.       ,露为风味月为香。  (苏轼《莲》)

10.无意苦争春,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