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小说《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当时各类士人虚伪、贪婪的丑恶形象,并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批判。
B.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课文节选部分中“吝啬鬼”夏洛克最终惨败,流露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图书只好甘拜下风了。
B.学校将进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飞扬同学代表班级参赛。
C.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还是味觉麻木?
D.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只有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让许多乡村旅游已逐渐上升到一个产业化的阶段。
C.专家提醒您:用耳机收听音乐,音量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且不要超过一小时。
D.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 40 多年来,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徘徊(huí)剔透(tì)挑衅(xìn)脍炙人口(kuài)
B.驯良(xùn)翩跹(qiān)愠怒(yùn)鳞次栉比(zhì)
C.风靡(mí)翘望(qiáo)祈祷(qǐ)受益匪浅(fěi)
D.笑靥(yè)庖代(páo)诘责(jié)销声匿迹(nì)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请以“就是因为那个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捕捉细节,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蚕豆
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11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12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13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
14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15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16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
17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18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
19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20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
21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 ,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3年第2期)
1.①~②段中,作者说“北京我没去过”,又说“我就不羡慕北京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⑤~11段描写了哪两个内容?其中哪一个描写你更喜欢?简述理由。(5分)
两个内容是:
其中更喜欢的是:
理由是:
3.有人觉得第13段的内容多余,你觉得有道理吗?简述理由。(5分)
4.第15段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5.仿照第19段,在第21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