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11分)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挡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又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1.阅读全文,请拟一个能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1分)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说它的作用。(4分)
说明方法: 、
作用:
3.文章第⑦段“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旅行”而不
用“经过”?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4.文章第⑩段写道“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进行,我们一
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仿照本段画曲线
的句子,写下你可以为地球“裁剪衣裳,描龙绣凤”的行动。(写出两点即可)(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3分)
①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4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甲]段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1分)
4.[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负盛名的一段话,彰显的是“愚公精神”,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实质的个人理解。(2分)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2.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5.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7.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8.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10.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 , ,国恒亡。(《〈孟子〉二章》)
12.疑怪昨宵春梦好, 。(苏轼《浣溪沙》)
13.朱熹《观书有感》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了解学生对教学有很大的作用。”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老师”。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是“五经”之一。《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C.“您的报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特此致谢。”这个句子语言得体。
D.“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B.保安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他们擅自打人的行为是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C.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
D.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
A.旭日阳刚是近来炙手可热的超级明星、网络红人。
B.他们班的实力已经够强,可是和我们班相比,就有点相形见绌。
C.23日晚打开电脑,屏幕上赫然出现了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温州高铁发生了重大追尾事故。
D.食品安全之孱弱,见于耸人听闻的各色事故,亦见于远赴港澳疯抢奶粉的焦虑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