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丁香赋》,完成小题。(12分)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

阅读《丁香赋》,完成小题。(12分)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像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⑥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⑦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⑧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⑨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干,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⑩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11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哈尔滨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12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

1.请给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簇簇的(  )     驰(   )

2.认真阅读全文,然后从三个大的方面归纳:哈尔滨人为什么喜欢丁香花。(3分)

(1)(从①至④段中归纳):                                       

(2)(从⑤至⑥段中归纳):                                       

(3)(从⑦至12段中归纳):                                       

3.丁香花在文中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标题“丁香赋”改为“哈尔滨人的颂歌”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你熟悉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句话。(2分)

示例:蜡烛——站得最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苦。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簇簇的( cù )     驰骋( chěng  ) 2.(1)因为丁香花鲜艳美丽,香气浓郁。(2)因为丁香花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3)因为丁香花凝聚了哈尔滨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3.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4.不好,原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赞颂哈尔滨人的精神,这样显得更生动更含蓄也更深刻。而改后太直白,达不到这一效果。 5.开放性试题,想像合理,表达精当,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簇”字要注意声母,不要拼成zú,“骋”字要注意声调,不要标成第二声。 考点:汉字拼音辨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闻阅读(2分)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9日说,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对此日方必须承担完全责任。

  他是在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沈丹阳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演非法“购岛”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1.你能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吗?                                               

2.面对冲突,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3.你也许看过一些表现战争的文学作品,那惨烈的战斗场面,那勇敢的英雄形象,可能使你对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举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及人物形象。(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上面这一文段选自鲁迅先生作品《朝花夕拾》中的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2分)

2.《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多是写鲁迅先生的童年往事,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性格也是各具特点,请指出下面a、b两句话各描写的是哪个人物。(2分)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4分)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   a   (曲折  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   b      (从容不迫    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①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 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②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选自《 读者》,有删改)

1.文中a、b 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a       b               

2.划线句①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3.划线句②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1分)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2.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3.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4. 故人不独亲其亲,                 。(《礼记》)

5.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8. 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