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泰囧》这部喜剧逗得大家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泰囧》这部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让人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B.如何在鳞次栉比的书架上选择优秀的读物,这是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C.莫言的长篇力作《蛙》,浓墨重彩地写了三个案例,描述三个产妇不同的心理。

D.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使它成为妇孺皆知的“神曲”。

 

B 【解析】 试题分析:“鳞次栉比”的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符合语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形容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各的长处)

B.小平总是把老师的叮嘱当作是强聒不舍的空话。(形容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C.这个人偏执得很,不管怎样劝说都不听,真是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

D.19世纪中期,化学元素已发现了63种,这已发现的63种元素,把化学家们搞得眼花缭乱。(化学家们因元素太多而杂乱就感到眼睛都看花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阴霾赏心悦目一代天娇响彻云宵

B.诓骗脑羞成怒中流砥柱涕泗横流

C.蓑衣人声鼎沸 润如油膏刻骨铭心

D.哽咽与日俱增无可质疑更胜一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讪(shàn)笑挑衅(xìn)黄晕(yùn)吹毛求疵(cī)

B.菜畦(qí)炽(zhì)热哺(fǔ)育锲(qiè)而不舍

C.冗 (yōng) 杂吞噬(shì)污秽(suì) 苦心孤诣(yì)

D.斑斓(1án)惩 (chén) 罚蓦(mò)然相形见绌(chù)

 

查看答案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 当我们记起某种感情时,回忆的筛子就在意识的深海里打捞起一缕一缕目光,于是我们忆起了目光后面的某一双眼睛,温柔的、潮湿的,或热烈的。

当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未必能摸索到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事件已经淡成云雾,但是,隐约在事件上空的那些目光,往往如同闪电,已经扎根在过去的夜幕上。

当我们记起某个思想时,总是在一个眨眼的瞬间。一眨眼,突然眼前亮了起来,心中的某个角落亮了,精神的某个房间亮了,于是我们重新进入这个思想,并被这个思想照亮。

我们的一生,积攒了一些目光,温暖着、影响着、改变着我们……

请把“          的目光”一题补充完整后,按要求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芦苇与橡树

芦苇与橡树为他们的耐力、力量和冷静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橡树指责芦苇说他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芦苇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而橡树却硬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1分)

(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去重庆吧,去读一座钟灵毓秀之城的风姿:读重庆的山,读山的苍峻挺拔,读山的青葱郁秀;读重庆的水,读水的壮阔浩荡,读水的碧波万顷;                          ,                          ,                                  。

(2)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8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将调查情况概括。(4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一)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4分)

正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