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第题。(14分) 熬住就是一切 张颐武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

阅读文章,回答第题。(14分)

熬住就是一切

张颐武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写小说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就再也不见了的,终究难于让人记住。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叫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文学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

⑥面对中考更是如此。我们                                                          

⑦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3分)

2.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4分)

                                                                                          

                                                                                         

3.把第⑦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4分)

                                                                                         

                                                                                          

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补全第⑥小节,谈谈你对“熬”的理解。(3分)

面对中考更是如此。我们                                                                

                                                                                          

 

1.熬住就是一切 举例论证 2.示例:不好。因为“龟兔赛跑”中的“龟”虽然跑得慢,但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而“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农夫)”虽然也在坚持,但异想天开,坐享其成,一味死守,与中心论点不符。(言之有理即可) 3.去掉不好,因为“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使人生竞技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使论证更严密。同时“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又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熬住就是一切”。如果去掉,论述显得不够严密,中心论点就显得太片面、太绝对。(意思接近即可) 4.就是要怀揣梦想,身心健康,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坚持坚持再坚持!(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叫薛勇”抓住这样的语言标志可知是举例论证。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周敦颐传》)

【注释】①任:推荐。②主簿:和下面的“司理参军”都是官名。③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划线字意思。(4分)

(1)不不枝                   (2)陶后有闻              

(3)有久不决                 (4)有囚法不当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句:                                                                      

②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译句:                                                                      

3.甲文从莲的               、香气、风度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也借此表达了自己                                               的生活态度。(4分)

4.甲文中的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实则就是周敦颐本人的化身,请结合乙文中的具体事例谈谈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8分)

【甲】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B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乙】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 :睡醒。

1.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深”字,请分别说说这两个“深”字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2.画线句子A和B在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7分)

2013年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作为盐海中学初三(2)班的同学拟举行“身边事、国家事,事事关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习近平主席在会议讲话中再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有删改)

请根据习主席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十个字)(3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假设你也有机会作为中学生代表发言,你想就中学生普遍关心的什么问题向总理提问?请将你的发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提供的名著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4分)

名著情节:

A.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童年经历痛苦与磨难

B.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坚持写作

C.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

D.帮助小人国打败邻国的入侵

 

情节序号

出自哪部名著

该情节的主人公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近年来,美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①美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汉语取代法语成为美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①修改为:                                                                                

②修改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