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③“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④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较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⑤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减)

1.“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小节的加点字“到目前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或第1小节最后两句;第3小节第一、二句话) (4分) 2.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造成不良后果的生物物种。(2分) 3.不能删去。“到目前为止”,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耗资数十亿美元,只是目前的现状,并不代表以后,如删去就代表耗资数十亿美元是最后的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用“到目前为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可以从第①段最后两句“‘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第③小节第一、二句话“‘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中概括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读了上面一段话,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与学校。

 

查看答案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第②段中的描写绘出了荒野中的神韵,请说说其中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4分)

                                                             

2.第⑥和第⑦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了什么作用?(4分)

                                                             

3.第⑨和第⑩段都使用了“出来”一词,但含义不同,请解释他们在句中的含义?(2分)

                                                             

4.联系全文,你觉得有哪些原因让“我”禁不住对一朵花微笑?(3分)                                                          

5.在第?段中作者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你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说的那些“人的道理”了呢?请分点叙述你读出的道理。(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

3.手中各有携,             。(杜甫《羌村三首》)

4.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5.马毛带雪汗气蒸,_______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两章》)

7.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查看答案

张释之执法

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之廷尉 属            (2)而更之 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3.读完全文,你觉得张释之的可贵之处在哪里?(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