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15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15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一食尽粟一石             或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食                

(3)之不以其道              策                

(4)执策而之                临                

2.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而以“千里马”喻指人才,以“伯乐”喻指        ,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3分)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4分)

 

1.(1)或:有时 (2)食:通“饲”,喂 (3)策:用鞭子打 (4)临:面对 2.(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滑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3.食马者 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 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 4.参考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解析】 1.试题分析:(1)或:一词多义,有时; (2)食:通假字,通“饲”,喂; (3)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4)临:一词多义,面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群子好逑。(诗经《关雎》)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7.为敌所俘、九死一生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明志,舍生取义,慨然面对生死。

8.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从正面写自己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0 分)

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我校“南山文学社”读书小组的近期活动安排。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

1.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    )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为“诗仙”。(   )

A.匡衡             B.陶渊明           C.李白             D.王羲之

2.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方法,认为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进行批注。(4分)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 苏轼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才能品出其中意蕴。

 

读书批注卡

作者 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3.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观点。(50字以内)(4分)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我更认同:    ,因为:                                                     

 

查看答案

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同学们,曾记否?“决胜中考”励志演讲会现场,畅谈理想时我们是多么的信心百倍,紧握拳头宣誓时我们又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中考逼近,我们最需要的是坚强的毅力,大自然不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吗?雄鹰一次又一次的落入山谷,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伸展双翅,翱翔蓝天

                                                                   

                                                                   。相信我们有自信作基石,用毅力作后盾,用行动来支撑,定能创造六月的辉煌!

 

查看答案

下面划线句子都有语病,请按要求改在横线上。(4分)

由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团首度合作的大戏《蝴蝶之恋》,①开创了60年来两岸歌仔戏剧团同演一台戏。编剧曾学文的才华在于没有丝毫的标签与模式是有目同睹的,③而是遵循严格地艺术规律,调动一切艺术因素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④《蝴蝶之恋》展现了两岸众多优秀艺术家的心血

(1)第①句成分残缺,应在            后面加上             

(2)第②句句式杂糅,修改意见:                                

(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把                               交换。

(4)第④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查看答案

选出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最后一课》——德国——都德

B.《社戏》——鲁迅——闰土

C.《济南的冬天》——舒庆春——《骆驼祥子》

D.《春》——何其芳——《温州的踪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