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6分) 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①最近,不少地方出现学生受...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6分)

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①最近,不少地方出现学生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后,便采取极端行为结束年轻的生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给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思考。

②现在不少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特定的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长期受到过多的宠爱,听的多是表扬、赞赏。孩子平时有了错误,家长也较少批评,从而使孩子的自尊心过于膨胀,受不了一点委屈。一旦遭遇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因此,如何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是家长、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③首先要让学生直面挫折。正确认识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很少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当代物理学大师史蒂芬·霍金,在过完21岁生日后,被确诊患上“卢伽雷氏症”,除了大脑,身体的各项机能大部分严重损坏,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但他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由于他对量子宇宙的杰出贡献,1988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④要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因此,要教育学生,挫折虽然给人的生活带来了痛苦,但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更好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树立目标,更上一层楼。

⑤让挫折使学生更好地成长起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流过失败的泪水,才能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学校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挫折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磨炼学生的性格和意志,对困难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通过挫折,使学生对事、对人、对物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少一点偏激、多一点自信,从而更好地成长。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第三段列举物理学大师霍金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2分)

                                 

 

1.挫折教育不可或缺(或: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证明了“正确认识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很少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这一观点,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3.要让学生直面挫折;要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解析】 1.试题分析:“挫折教育不可或缺”的文章标题即是论点型题目,点明了文章的观点。读全文可见,全文即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论点的提取和议论文结构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8分)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

[注] ①审:明白,清楚。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的词。(4分)

⑴ 弹琵琶   善:__________               ⑵ 遂旁设一虚  坐:__________              

⑶ 幸苑中   会:__________               ⑷ 不赦程      卒: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以”与“果以眦睚杀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何也                      B.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C.他工辈程艺天下无双                  D.卷石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3分)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1分)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2分)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①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②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③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宛如我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告诉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B.我吓了一跳,心里想:“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尖眼睛的女老师?”

C.奥运志愿者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朝气,具有奉献精神。

D.《敬业与乐业》节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中华书局1936年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B.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专门给我们做了一次关于作业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C.2010年上海世博会,聚集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D.科学家曾经认为融化的冰架会再次冻结上,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融化的水却渗进冰层最下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