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

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低头乍恐丹砂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池鹤》)

(3)翅湿沾微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天民《迎燕》)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5)知之者不如好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6)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8)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请写出一联古诗文中借归雁抒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俱怀逸兴壮思飞   晒翅常疑白雪消  泥香带落花  骈死于槽枥之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惟吾德馨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逸、槽枥、之、惟、德、拔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现代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作(40分)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自从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多少痛苦,多少欢笑,交织成一片灿烂的记忆!感谢风,感谢云,感谢阳光照射着大地。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

人世间,有太多的人给我们以非常的影响与震撼,请以“自从有了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遭遇了历史上最强烈地震及最强烈海啸,并引起核电站泄漏,损失惨重。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后,“大陆首善”陈光标立即投入救援行动,除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外,发送近30吨的生活物资外,还于11日当日晚间赴日本投入救灾行动,两天救出了三名日本人。陈光标的救援行动,引发网民热议。

网友甲:去日本救援?真不值。有这份心有这些钱,为何不去帮助云南盈江的地震灾民呢?

网友乙:存善心,做善事,应该广为传播,国人都应该以此为榜样才对!支持陈先生,也希望他这次能带去更多的人类之间的关怀!同时,请注意安全。

两位网友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

请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11分)

心 泉

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⑤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⑥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1.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

                                             

                                                                              

2.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2分)

                                             

                                                                                

3.那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3分)

                                              

                                                                               

4.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6分)

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①最近,不少地方出现学生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后,便采取极端行为结束年轻的生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给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思考。

②现在不少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特定的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长期受到过多的宠爱,听的多是表扬、赞赏。孩子平时有了错误,家长也较少批评,从而使孩子的自尊心过于膨胀,受不了一点委屈。一旦遭遇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因此,如何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是家长、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③首先要让学生直面挫折。正确认识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很少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当代物理学大师史蒂芬·霍金,在过完21岁生日后,被确诊患上“卢伽雷氏症”,除了大脑,身体的各项机能大部分严重损坏,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但他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由于他对量子宇宙的杰出贡献,1988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④要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因此,要教育学生,挫折虽然给人的生活带来了痛苦,但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更好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树立目标,更上一层楼。

⑤让挫折使学生更好地成长起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流过失败的泪水,才能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学校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挫折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磨炼学生的性格和意志,对困难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通过挫折,使学生对事、对人、对物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少一点偏激、多一点自信,从而更好地成长。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第三段列举物理学大师霍金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