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加点的“前者”、“后者”各指文中的什么内容?(2分)
5.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至少说出2种)?并各举一列。(3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峡”指的是长江上游的 峡 , 峡, 峡 。(3分)
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林寒涧肃
(3)良多趣味: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作者最后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1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3.从本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
A.为了防止震后疫情发生,玉树灾区领导要求行政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C.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D.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D.《背影》是老舍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