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B 【解析】 试题分析:“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中间不用标点符号。C分号改为逗号。D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B.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在疫病面前,需要科学认识,积极防治,切不可随波逐流,自乱阵脚。

B.学习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更快地提高。

C.只有平时勤学苦练,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才能牢固地掌握好一门技术。

D.在分组讨论时,他能够做到语言丰富,夸夸其谈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铤而走险穿流不息再接再厉未雨绸缪

B.莫名其妙变本加厉哑雀无声恻隐之心

C.吹毛求疵茅塞顿开好高骛远卑躬屈膝

D.一愁莫展理曲词穷刚腹自用矫揉造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luán)叫(xiāo)吹毛求(cī)苦心孤(yì)

B.目(xuàn) 忸(niē) 如隔世(huǎng)悲天人(mǐn)

C.狼(jí)休(qì ) 重蹈(fù)辙泰然之(chǔ)

D.胆(què) 蝉(tuì) 初露端(ní)踽独行(j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小议读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③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④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分)

2.从选文的结构和分论点的角度完成下列两题。

⑴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2分)

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分)

3.下面名言警句中能够作第④段的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B.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C.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郭沫若

4.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第③段:                                                                 

第⑤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