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师说》(节选),完成问题。(共9分)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一致的是( )(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十年春,齐师伐我。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求闻达于诸侯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苟富贵,勿相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翻译: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
3.第②段文字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试就文段中对比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概括说明。(3分)
综合性学习(共9分)
2009年3月2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韩日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下面是从该报告中提取出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调查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中国占78.3%,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普通高中学生每天在家学习2小时以上的,中国占56.7%,美国占24.7%,日本占20.5%,韩国占15.4%;每天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中国占26.0%,韩国为20.6%、日本和美国仅分别为5.8%和2.2%。
材料二: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休息日里常做的事(前三位)
| 
 | 第一位 | 第二位 | 第三位 | 
| 中国 | 学习29.8% | 在家休息14.6% | 上网14.1% | 
| 韩国 | 看电视23.1% | 和朋友一起玩18.3% | 上网14.3% | 
| 日本 | 体育锻炼20.8% | 学习6.1% | 在家休息4.8% | 
| 美国 | 和朋友一起玩21.3% | 看电视10.8% | 看电影、听音乐会等9.2% | 
1.请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有关中国高中生的主要信息。(4分)
(1) (2)
2.在日韩美三国高中生的休闲方式中,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健康成长?为什么?(2分)
3.近期,多家媒体报道了内地许多大中小学校以保护学生安全为理由取消中长跑等体育项目的消息。对学校这样的安排你怎样看?(3分)
名著阅读(3分)
填空:
讽刺是小说作品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今中外许多作品都带有这一风格特征。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 ① (书名)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其中《范进中举》一章,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当他中举后却 ② (情节)。俄国作家契诃夫在作品《变色龙》中,通过塑造 ③ (人物)这个媚上欺下、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典型形象,讽刺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默写(6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1分)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3.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1分)
4.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
下列诗文名句的作者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采菊东篱下 ②海内存知己 ③往来无白丁
④一览众山小 ⑤把酒问青天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析】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
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析】
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理【解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