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封存时间》,完成第问题。(共14分) 封存时间 明前茶 时间可以封存吗?可...

阅读《封存时间》,完成第问题。(共14分)

封存时间

明前茶

时间可以封存吗?可以,叶庭春12岁那年,就见识过那神奇的一幕。在植物园标本馆,作为他考上最好中学的奖励,世伯老魏得到馆长的特许,带他去看他出生那天的植物标本。叶庭春记得彼时彼刻,偌大的标本馆里只有这一老一少的足音,被干燥后的植物标本封存在台纸和油光纸之间,散发出半是干爽纤维半是青涩植被的幽淡气息。一个标注了1990的标本隔档被轻轻推开,4月9日的标本是一枝垂枝樱,开到七分满的樱花在枝条上如瀑布一样垂挂下来,在干燥后发微微的醺粉紫。12岁的男生完全被震惊了,他出生那一年,那个春天,有过什么样的场景,连他妈妈和奶奶都没有对他形容过,人总是健忘的,但细心保管的植物标本却还原了被记忆抹去的一切。竟有那么完美的花枝代表这个世界欢迎他的到来,樱花没有开至三分满,五分满,花萼青硬如一个有待发育的小孩;也没有开至九分满,流露出行将凋零的感伤,一切都绽放得恰到好处,颜色、姿态、流动的气韵,似可见到那晚月光倾注在花枝上,带来的如梦光影。

8年后,叶庭春的奶奶病逝,全家为她送行时,整个墓园恰好浮动着绿萼梅的香气,让人记起那句绝妙的诗:“天与清香似有私”,好像正是这股香气搭就了奶奶去往天堂的阶梯。那是3月初的阴冷早晨,叶庭春从守墓人那里讨到了一枝绿萼梅回家做标本。头三天,把它夹在吸水性强的纸张中,不厌其烦地换纸,仔细吸去花枝的水分,接着,用镊子屏息调整花枝的形态,不但避免了花叶压在一起出现的芜乱,还令梅枝表现出自然的形态,在他做好的标本上,几朵梅花侧转或翻转,尤如被清风吹动,可以观察到花朵的侧影和背面。

从那天起,叶庭春养成了一个习惯,家中每有重要的纪念日,他都要做标本留存。上大三后,他更成立了“封存时间”工作室,专门制作内嵌花朵和植物的塑封书签,交与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弟学妹去卖,帮助他们在经济上提前自立。幸运的是,他就读的大学是有名的园林学校,由春至秋,有大量的花材和变色叶片可作为植物书签的原材料。特别是春天,洒红朱砂梅,深浓宫粉梅,紫白玉蝶梅和琉璃绿的绿萼梅们竞相开放,做出来的塑封书签,一侧配以做旧的照片,拍的是老图书馆的青砖灰墙,暗红色的细条高窗,窗外是疏影横斜的梅花,那一刻,书签捕捉到了民国时代的一缕沉静余韵。

为了给植物书签配图,叶庭春拍遍了母校的数百个角落,那也是他为自己封存的美好时光吗?读完大四,他将赴澳留学,据说在南半球,再也看不到故乡才有的梅、报春、麦李和丁香了,唯有塑封后的书签,可一睹故园的面貌吧。

做了两年的标本,叶庭春感觉青春时光正化作花香弥散在他的周围。干燥后的标本比鲜花的颜色更为幽淡,花瓣的肌理更为纤柔,重瓣的梅与樱,花瓣质地更如世间最清幽的纸一样,散放半透明的幽光。也许我们回过头去看被记忆封存的时间,也是这样的感受:那些粗砺的线条和茁壮的香气已然消失,剩下的唯有恬淡的轮廓和安谧的余韵,仿佛近似觉悟、体谅和怜惜的情感,让人脸上紧绷的线条都放柔软。

是的,留不住的是成长的时光,我们能存在手心的一个定格,不过是美而已

(选自《扬子晚报》2012年11月23日)

1.本文围绕“封存时间”主要写了四件事,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分)

        时  间

       事 件

出生那一天

         ①

    ②

         ③

家中每有重要纪念日

叶庭春都做标本留存

上大三后

         ④

 

2.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第一段中“震惊”的对象和原因。(4分)

①“震惊”的对象:                                 

②“震惊”的原因:                                  

3.阅读画线句,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定格在手心中的美是如何理解的?(不超过150字)(6分)

 

1. ①植物园标本馆制作了一枝垂枝樱标本。②全家为病逝的奶奶送行时(3月初的阴冷早晨)③叶庭春选取墓园的一枝绿萼梅做了标本。④成立了“封存时间”工作室,制作内嵌花朵和植物的塑封书签。 2.①他出生那天的一枝垂枝樱标本。 ②植物标本还原了被记忆抹去的一切;完美的花枝代表世界欢迎他的到来;一切绽放得恰到好处,带来如梦光影。 3. 答案示例:植物标本封存不了时间,却将岁月留给人的美丽的情感定格在手心里:能让叶庭春感受到出生时的如梦光影,对奶奶无限的怀念之情,对他人帮助的幸福,对故乡美丽景色的留恋,感受到青春如花香弥散。当粗砺的线条和茁壮的香气消失,剩下唯有恬淡的轮廓和安谧的余韵,仿佛近似觉悟、体谅和怜惜的情感,让人心变得柔软。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据表中的时间把文章分四个层次,抓住表中已给的信息,找到文中相关的信息点,概括填写。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临溪而,溪深而鱼肥。

2.把下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文中“太守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课文《陈涉世家》节选自 《史记 陈涉世家》,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体通史,共有130篇。作者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____________。世家,是该书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因_______________,功大,故入世家。

 

查看答案

默写(5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⑵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⑷《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壮之情。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A.《沁园春》《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

B.《故乡》《呐喊》鲁迅

C.《我的叔叔于勒》雨果法国

D.《敬业与乐业》《饮冰室合集》梁启超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