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醉翁亭记》,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把下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文中“太守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
名著阅读(3分)
课文《陈涉世家》节选自 《史记 陈涉世家》,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体通史,共有130篇。作者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____________。世家,是该书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因_______________,功大,故入世家。
默写(5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⑵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⑷《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壮之情。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
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A.《沁园春》《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
B.《故乡》《呐喊》鲁迅
C.《我的叔叔于勒》雨果法国
D.《敬业与乐业》《饮冰室合集》梁启超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填入横线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每当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
A.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B.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C.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