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盒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英子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子去领。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子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料就往英子身上套。英子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英子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子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子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开学头一天,英子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子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子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子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子去家里玩。英子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子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子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文段开头第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剩下的三件捐献的物品,娘为什么选择红毛衣?英子为什么选择文具盒?(3分)
3.“英子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4.英子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2分)
5.英子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3分)
语文活动。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读出的内容要求准确、具体。4分)

诗文默写填空。(凡错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8分)
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婴孩手中乳。
2.鱼我所欲也, 。
3.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4.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花”的两个连贯的句子: , 。
5.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6.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7.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8.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名著阅读考查。(4分)
1.《伊索寓言》中《蚊子和狮子》的故事写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虽然机智地战胜了百兽之王,而它沉醉于胜利之中时却撞上蛛网。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弱者也能战胜强者,强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除了《蚊子和狮子》之外,请任意写出《伊索寓言》中两个故事的名称。(2分)
2.请简要概括一个故事的内容,并分析得出的启示。(2分)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变脸”、“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都是动宾短语。
B.“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个单句。
C.“他们用平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句子中的“用平实的语言”是定语。
D.“尊重人才,才能更好地集纳人才,推动发展。”是一个条件复句。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裹”、“莉”、“煌”按造字结构分别是内声外形、上形下声、左形右声。
B.“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这句话中的“慵懒”是贬义词。
C.“胆怯”、“害怕”、“怯懦”是一组近义词,都有胆小、心里发慌的意思。
D.“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索,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