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对此       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    是中国音乐总还是可以听得进去的,   很喜欢。我醉心“西北风”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我肺腑深处发出的,是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又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也许这也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

A.胸有成竹 然而 如果 因为                B.滚瓜烂熟 哪怕 只要 因为

C.一窍不通 至于 只要 而且                D.心如明镜 如果 只要 而且

 

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个空前面的句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据此可知,应选“一窍不通”,因此C项基本确定。把C项其它词语放到相应的位置读一读,语意通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扶掖:扶持,提携。                    B.恣睢:放纵,放任。

C.孜孜不倦:勤奋学习,不知疲倦。         D.歇斯底里:形容心情极度愤怒。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自暴自弃一筹莫展                      B.一想天开趋之若骛

C.迫不急待呕心沥血                      D.穿流不息脍炙人口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女(shū)跄(1àng)面(huò) 步履跚(pán)

B.耀(xuàn) 执 (zhuó) 菜 (hūn)揄(yé)

C.防(dī)魁(wú)酿(yùn)奄一息(yān)

D.静(mò)怜(m?n) 吸(y?n)然(mù)

 

查看答案

文段(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徐公来,视之                     妾之我者,畏我也             

寡人之耳者                       时时而                     

2.翻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3.请简要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2分)

                                                                 

4.通过本文的阅读,请你简要分析邹忌进谏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

文段(二)

棉花糖·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luò)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竿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竿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竿。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

1.全文通过哪三件事来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的形象?请简略概述。(3分)

                                                                                     

                                                                                     

2.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3分)

                                                                                     

                                                                                     

3.“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4.在父亲“打”我的过程中,“我”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情节发展填写完成下列空格。(2分)

吓得半死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呆呆地看着

5.结合文段,谈谈文中结尾所提到的“一根草”有什么意义。(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