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某社区(村委会)将举办一次主题是“生态与文明”的图片展览,下面是这次展览的部分素材。假设你是这次展览筹备工作的参与者,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请将下面提供的语言材料重新组织润色,使之成为一段思路连贯、中心明确、语言畅达的文字,作为展览中的“写在前面的话”,来介绍举办展览的目的意义。(可以调整顺序和添加适当文字。4分)
(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为所欲为 肆无忌惮
(3)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4)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2.图片共分A、B两组,请任选一组拟出恰当的标题。(2分)
3.请为A4(车上让座)、B2(人为山火)两幅图片分别配上精练的说明文字。(4分)
4.展览室中将挂上一副对联,别人已写了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内容须与展览主题吻合。2分)
上联:提高文明素养创建美好家园
下联:
走过春天的田野
佚 名
我走过春天的田野,
春的画卷在田野上铺张。
柳绿映着桃红,芳草蔓向山冈,
麦苗满眼翠绿,菜花一片金黄。
我走过春天的田野,
春的乐章在田野上回响。
蜂蝶争相闹春,鸟儿引吭歌唱,
牧笛应和山泉,牛犁舞动春光。

春天的田野啊,令人神往,
站在你舒展的胸膛上,
我的心中,洋溢着对人生的爱恋和期望。
(诗歌有删改)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文段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子墨子见王( ) (2)舍其文轩( )
(3)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3.语段中,画线句子与哪个句子相照应?(2分)
4.墨子诱导楚王亲口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目的是想让楚王陷入什么样的境地?这表现了墨子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文段(二)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2分)
2.第2段中说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分别概括是什么作用。(3分)
3.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3分)
4.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一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文段(一)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什么?(2分)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简要分析原因。(3分)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哪几种。(3分)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征是什么?(2分)
5.阅读本文,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3分)
语文活动。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读出的内容要求准确、具体。4分)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