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一)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什么?(2分)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简要分析原因。(3分)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哪几种。(3分)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征是什么?(2分)
5.阅读本文,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3分)
语文活动。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读出的内容要求准确、具体。4分)答:                                                                                   
诗文默写填空。(凡错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8分)
1.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2.②生于忧患, 。
3.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无功难返的句子是: , 。
4.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鸟”的两个连贯的句子: , 。
5. ,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6.巧笑东邻女伴, 。(晏殊《破阵子》
7. ,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8.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
名著阅读考查。(4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以上文字是《傅雷家书》的一段节选文字,谈到了艺术修养的内容。除了艺术修养以外,《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目中还谈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分)
2.傅雷认为从事艺术应具备怎样的态度?(2分)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大雁归来”、“云南的歌会”、“中国石拱桥”都是偏正短语。
B.“联合国宣布今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青年与和平和发展’,口号是‘和平等于未来’。”这是一个复句。
C.“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这个句子中的“世界自然和文化”是定语。
D.“如果脱离实际,这个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无法解决问题。”是假设复句。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碧绿”、“重视”、“精神”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的“高傲”是褒义词。
C.“惊讶”、“惊奇”、“惊喜”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意外、喜悦的心情。
D.“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