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左丘明根据战国史...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所学的课文《唐雎不

辱使命》《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雨说》《乡愁》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余光中。他们都是台湾诗人。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l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有《项链》等。

 

A(2分)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战国策》的编者是刘向,不是左丘明。 考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点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述恰当的一项是:(2分)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乳望见的景致

都足够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     ,但越往上走,攀登越     ,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扣人心弦只要依恋流连快乐

B.扣人心弦既然望而生畏困难

C.赏心悦目无论依恋流连困难

D.赏心悦目如果望而生畏快乐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B.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C.有例可援:有例句可以引用。

D.周道如砥:课文中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卧薪尝胆有福同想

B.异想天开完璧归赵

C.寒来署往望眼欲川

D.满栽而归斗志昂杨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凡事皆有度

  ①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水的沸点是摄氏一百度,水的凝点是摄氏零度。从摄氏零度到摄氏一百度是水的温度范围,过了这个度,水要么变成水蒸气,要么变成冰。

  ②人生活在“度”中。我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还有幸福和快乐可谈吗?他还可能有所作为吗?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过度的自由就会失去自由。一根弹簧在其弹性限度以内,怎么拉都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弹簧就无法复原了。做人做事,为人处事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度”的这一边可能是一片灿烂,而“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日常生活中的,几乎处处可见

  ③例如说话的分寸。话不可不说,不可多说。古希腊哲人苏拉格底说:“人有双耳双眼一口那么就应该多听多看慎言,言多必失。”开玩笑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但是忌过度,一过度必伤感情。幽默的言谈令人快活,一过度就变成庸俗或是尖刻。

  ④例如对美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美就是适当。”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了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可见,恰到好处才是美。而过分或不及则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辩证统一,都存在一个特定的量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性质就转化,美的事物就会转化为丑。

  ⑤例如对善的理解。对人怀仁慈之心,做事行善良之举,是人的一大美德。但是,恰到好处才是善。娇惯子女不是真爱,救济贫困的人当然值得赞扬,但不如激人自立,教人自强,助人脱贫。行善有范围,岂能像唐僧那样对妖怪讲慈悲,岂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对恶狼讲善良,岂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农夫对毒蛇讲怜悯。对恶人的善良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⑥“度”是大学问。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贤人哲人在他们的学说中都有对“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讲“度”,例如量变到一定程度下才会发生质变。儒学讲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张顺其自然,适应自然;佛学谈心理平衡;达尔文谈“适者生存”。可见,守度不是人生小技巧,而是人生大本事。

  ⑦有人认为读书生智慧。不错,人的智慧在读书中会得到启迪,经常读书会使人更睿智,这是不争的事实。读书也有“度”。书不可不读,书又不可滥读。书,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如果死读书,读死书,那么,尽信书不如无书

  ⑧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度”。艺术讲究度,科学讲究度,生活讲究度,经商讲究度,人生讲究度。人的一生岂能不研究、遵循“度”呢?

  (原文有删改)

1.请选出下列成语中与本文思想主旨相符的一项()(2分)

A.恰如其分度日如年                      B.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C.患得患失左右逢源                      D.审时度势相得益彰

2.段⑦中的画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3.段②中的画浪线句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4.参照下面示例,自选内容仿写一段话。(3分)

示例:有人认为读书生智慧。不错,人的智慧在读书中会得到启迪,经常读书会使人更睿智,这是不争的事实。

仿句:有人认为   生智慧。不错,                                            ,这是不争的事实。

5.《芦花荡》中老头子因过度自信自尊而导致大菱受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这类现象,请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例论据(教科书及生活中的均可,但不能照搬文段中的例子)。(3分)

 

查看答案

语文活动:请在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什么。(4分)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