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纷纷诵读《弟子规》《三字经》...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纷纷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亲近经典,可以净化心灵,涵养大气。这两本书都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文化经典,其中有不少内容在指导我们学习生活等方面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处于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容易与父母闹别扭。如果你的同学因为父母的批评正心情不悦,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内容最适合用来对他(她)进行劝说。( )(2分)

A.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B.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C.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D.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2.请参照示例,将下列《弟子规》《三字经》的节选内容任选两项进行概括。(4分)

序号

原句

内容概括

示例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教化育人

1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2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3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4

刻薄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1.B(2分) 2.学习态度;卫生习惯;仪容仪表;文明语言(多答只按前两句计分,每句2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将几个选项的句子意思搞清楚。作为子女要尊重父母,要听从父母的教导,要懂得父母的批评也是爱。根据题干的要求,应该选择B。 考点:语言实际运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诗阅读

爽爽的贵阳

  我背着装满渴望的行囊,寻觅抛开俗尘的地方,今天与你相遇,眼里释放惊喜的光芒。远去了,浑浊的天空,远去了,难熬的热浪。环城森林涌来缕缕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荫凉。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感受着你的气息,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我背着装满向往的行囊,寻觅抖落风霜的地方,今天与你相拥,心儿奏出轻松的乐章。远去了,纷繁的琐事,远去了,莫名的惆怅。甲秀楼上数点欢跳的星星,花溪河里捧起快乐的月亮。和和的贵阳,爽爽的贵阳,徜徉在你的怀里,我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4分)

(1)邹忌齐王纳谏()   (2)臣之妻臣()   (3)下令()   (4)寡人之耳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2分)

3.“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3分)

4.请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老师,请您记住我

  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哎哟。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她吹了吹手指。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知道了,妈。”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

  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梅花——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

  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⑥第二天早上,她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教室,急切地等待着劳技课的到来。可是时间老人似乎在刁难她,每一节课都过得那么慢。她终于熬到了劳技课。大家都把手绢放在桌上,老师踱着步子,走来走去观看大家的作品。她激动极了,在心里默念:“老师,快来看看我的手绢吧!”时间似流水,眼看就要下课了,可老师始终没有“光临”她的座位。她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

  ⑦突然,老师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她移来,近了,近了……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心蹦到了嗓子眼上。可是,老师停住了脚步,停在了冬梅的前一桌。就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她的心凉了,凉遍了全身。她呆呆地坐着,她的心在流泪。在她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声在回荡:老师,您为什么不来看看我的手绢?这手绢是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才绣成的,您知道吗?我也需要您的关心呀,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老师,请您记住我,好吗?

  ⑧傍晚,她意外地收到了老师托人带来的纸条。“冬梅同学: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从大家的手绢中发现了你的作品,它设计精美,色调相宜,做工精细,当时我多么的激动。这是我的欣慰,更是你的骄傲……能将这条手绢留给我做纪念吗?”

  ⑨当天晚上,冬梅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原文有删改)

1.文段中对冬梅的描写细腻生动,其中运用最突出的是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2分)。

2.填空:文段运用第   人称的口吻,按照   的顺序,以   为线索,记叙了   这件事。(5分)

3.本文行文较曲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段⑦中的画线句分析。(3分)

4.段④中女孩为什么还要在手绢的右下角工整地绣上“冬梅”两个字?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3分)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性。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候鸟儿童”是指                                                                 

的儿童。

2.为了解 “候鸟儿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同学们对小区保安、“候鸟儿童”的母亲和派出所民警进行了采访。请你说出以下采访记录分别说明了“候鸟儿童”的城市生活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小区保安:这小孩(指“候鸟儿童”)每天一大早就和父母到小区门口摆摊,父母卖早点,他就趴在早点摊的桌上睡觉,有时候在周围闲转,有时候就在我这儿和我做伴,偶尔聊几句天。有一次,我问他从早点摊回家后干什么。他说,没人陪他玩儿,父母给他买了只兔子,他就喂兔子。

“候鸟儿童”的母亲:我也希望孩子能在身边长大,但是没办法,只能在寒暑假把孩子接来。这孩子小时候可活泼了,这次来,话明显少了。一见面他爸就问他,想没想我们。他张口就说“不想”。我们夫妻俩都很难过。

派出所民警:相对于“小候鸟”熟悉的农村环境,城市存在着更多的危险。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只能把他们反锁在家中,或者让他们在居住地或父母工作地附近自由玩耍。由此导致寒暑假成为“候鸟儿童”受伤、走失甚至危及生命事件的高发期。

①小区保安:                                                                    

②“候鸟儿童”的母亲:                                                                               

③派出所民警:                                                                        

3.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社会各界要采取一些有益的行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请你写出一条。(1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1.“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请写出与这首诗相关的人和事。 人物:               ;事件:                         

2.“天已经亮了,我没有向国王道贺就跑回家来。因为虽然我建了一件奇功,可是说不定皇帝会对这样的行为感到愤慨,根据这个国家的法令,任何人不管他的名位怎样,如果在皇宫院内小便一律处死。”

选段中的“我”是指              。“我建了一件奇功”,“我”建的一件奇功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