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3分)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性。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候鸟儿童”是指
的儿童。
2.为了解 “候鸟儿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同学们对小区保安、“候鸟儿童”的母亲和派出所民警进行了采访。请你说出以下采访记录分别说明了“候鸟儿童”的城市生活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小区保安:这小孩(指“候鸟儿童”)每天一大早就和父母到小区门口摆摊,父母卖早点,他就趴在早点摊的桌上睡觉,有时候在周围闲转,有时候就在我这儿和我做伴,偶尔聊几句天。有一次,我问他从早点摊回家后干什么。他说,没人陪他玩儿,父母给他买了只兔子,他就喂兔子。
“候鸟儿童”的母亲:我也希望孩子能在身边长大,但是没办法,只能在寒暑假把孩子接来。这孩子小时候可活泼了,这次来,话明显少了。一见面他爸就问他,想没想我们。他张口就说“不想”。我们夫妻俩都很难过。
派出所民警:相对于“小候鸟”熟悉的农村环境,城市存在着更多的危险。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只能把他们反锁在家中,或者让他们在居住地或父母工作地附近自由玩耍。由此导致寒暑假成为“候鸟儿童”受伤、走失甚至危及生命事件的高发期。
①小区保安:
②“候鸟儿童”的母亲:
③派出所民警:
3.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社会各界要采取一些有益的行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请你写出一条。(1分)
名著阅读(4分)
1.“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请写出与这首诗相关的人和事。 人物: ;事件:
2.“天已经亮了,我没有向国王道贺就跑回家来。因为虽然我建了一件奇功,可是说不定皇帝会对这样的行为感到愤慨,根据这个国家的法令,任何人不管他的名位怎样,如果在皇宫院内小便一律处死。”
选段中的“我”是指 。“我建了一件奇功”,“我”建的一件奇功是
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出师表》中表明青年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 , 。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4.古诗文中有很多与“鸟”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5.古诗文中有很多与“烟”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①随着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掌握资料。②某句诗文是否这样表述?某个人物是否生于某个时代?甚至某种病如何治疗……③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似乎都可以通过“网上查一下”来解决了。④但据调查显示,过度依赖网络搜索,会降低人的独立思考能力。⑤这种现象让人担忧。
1.第①句有语病,请说出修改意见:
2.语段中有一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说出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3.请把第⑤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
小明参加了学校的艺术节活动后写了一篇随笔。以下是随笔中的几个句子,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如果你来到“爱心义卖”的现场,就会被人声鼎沸的场面所感染。
B.虽然我没有获得演讲赛的第一名,但参加比赛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C.担任艺术节工作人员的同学,牺牲了许多时间,任劳任怨,令人钦佩。
D.闭幕式上,“校园十佳歌手”的精彩演唱,真是惟妙惟肖,让我们痴迷陶醉。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她像一部厚重的书,上下七千年,人文精神一脉相承;她像一艘远航的船,纵横九万里,东方神韵牵手世界。她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于一种 的文化底蕴,一种 的生活环境,一种 的市民心态。她,就是首届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宁波。
①开放包容 ②丰富瑰丽 ③悠闲舒适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