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鸟是树的花朵
①.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少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②.终于,一些鸟落到了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到了满树的花朵!
③.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跳舞。冬天的风引来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④.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数值与数值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⑤.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因为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树叶一起歌唱。夏天的鸣蝉有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有一只鸟鸣切开,树木本。
来就是鸟的家园呀。
⑥.一直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那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
⑦.我喜欢夏天的白鹭,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在树枝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树最浪漫的花朵。
⑧.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真不少。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小鸟时,是我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1.文章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品读“冬天的风引来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句中“弹性”一词,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发挥你的想象,再仿写一个结构相似的句子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树叶一起歌唱,与
4.揣摩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体会此处的问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5.文章前七段写小鸟时用“它们”,而第八段改称“她”,你怎样理解这种人称的变化?
6.古诗中有很多描写鸟的诗,请你默写两句:
①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②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多少年来,它们都陪伴着北京人生活,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精致了,实在是可惜。
③.我很羡慕春城昆明,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成了昆明人的一大骄傲,年年都有电视报道。
④.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放养鸽子,路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都可爱!
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 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海兽海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的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客人,甚至搭成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 )(停息. 栖息)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只要鱼群一到,着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做低空滑翔,然后一( )(拢 抿)翅膀,像炸弹一样,( )(射 钻)入水中,百发百中,(射 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嫩引来成千上万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海兽.看海鸟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海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环境的不断恶化,鱼.鸟.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样看来,城市里无鱼无鸟无兽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⑦如此说来,“孤家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1.在第五段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
2.仔细琢磨剧中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①只要鱼群一到,着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
②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 入水中,百发百中, 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
3.作者用昆明.上海以及国外其他地方的都市动物的生存状况与北京动物日趋减少的现状作对比,
其用意是
4.“ 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这句中“首先”和“其次”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5.用文中原句回答城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6.“ 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之上”这句话中作者连用三个“同”字,隐含什么道理?有什么含义?
7.6.7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为你所在的城市或熟悉的城市举荐一种城市动物,并说明理由
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我常常认为,大自然与人之间有一个奇妙的契合,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青山是深厚的积累和崛起; , ;长河,是机智的寻求和开拓。
体现本文写作宗旨的一项是()
A.介绍现在北京城内鸟雀越来越少,提醒大家爱护鸟类。
B.说明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都市精灵。
C.提醒城市有无鸟鱼兽——都市精灵,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
D.以爱护小动物——都市精灵为例,阐明保护生态动物的重大意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冬天,在院中,在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
B.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一批庞大的义务灭虫队伍,这就是常年守卫在森林.果园.庄家和田野中的食虫动物。
C.它们很准时,人们飞出飞进按着他们的钟点劳作休息,倒是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
D.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的优越程度。
片断写作练习:
“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文章对这段描写比较抽象,你能把它写得更具体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