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目。(共12分)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目。(共12分)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2分)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2分)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第三自然段写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使用了6个“便”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4.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了5个“领取”,作用是什么?(2分)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1.(1)没几天便是立秋(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2.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3.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4.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5.AC 【解析】 1.试题分析:在作者看来,春天似乎刚过,可什么都没做,已到了夏天,可是夏衣都没打点好,已见玉簪花开,特让人感到吃惊,因为时间过的太快了。回过头来,秋本是收获的季节,可作者却两手空空,所以,内心不免有些怅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于令仪不责盗(4分)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诸子之禽:通“擒”,抓获

B.汝寡悔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欲望

D.为良民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1分)

 

查看答案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题目(6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1分)

(1)休降于天                  (2)长跪而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1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置人所鱼腹中

B.请广于君

C.劣得所

D.篝火

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在《武陵春》)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8.《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议政对策的一种文体,多用议论。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人。著有《三国志》。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填空。(3分)

这个人清瘦,驼背,面色雪白,留两绺黑胡子,眼镜底下闪着一对和善的眼睛。他少言寡语,不引人注意,每次叫他吃饭或者喝茶的时候,他总是相同的回答。这个人的绰号是“        ”,出自       所著的《童年》,小说的主人公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