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21分) 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 ⑴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21分)

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

⑴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汉,留武汉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理想的大学合适的职业和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

⑵我仍记得,父亲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疲倦的神经,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又是一段颠簸的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亲的手心。

⑶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瞬间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起……

⑷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竟没有一滴眼泪。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且是永远地走了……

⑸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⑹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⑺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照片前点了一炷香,慢慢的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良久,父亲看着我,轻轻地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⑻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

⑼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一无所有。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母。

⑽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

⑾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

⑿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摇晃的火车不再让我疲倦,如墨的夜色早已被家的灯光照耀的温暖、明媚!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总是握着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   

1.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我”所领悟到的父亲表情和眼神中的“难于言说”的情感包括哪些?(4分)

                                                              

                                                               

2.写出第11段“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这个句子划线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3.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4.请品析第8段划线的句子。(5分)

                                                              

                                                              

5.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温暖了万千家庭;也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不等于心灵与心灵的距离。读完上文,请结合你和父母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5分)

                                                               

                                                                

 

1.⑴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母亲永远的走了,父亲深深为深爱的母亲离别而心痛。 ⑵意识到有一天自己也像母亲一样,没有儿子在身边。 ⑶遗憾自己没来得及报答母亲。 ⑷意识到承当起母亲留下来的责任。 2.这里是“冲淡”的意思,夜色因为有了满满的圆月亮照射,而不再黢黑,有了薄薄的光亮。    3.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奶奶深深的思念、没有好好报答甚至曾经让奶奶生气的愧疚。  4.这一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疑问的句式,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层层深入对父亲没机会报答奶奶这类现象进行了评价思考。表达了这样深刻的思想:人们都追求的出外闯荡干出大事业再衣锦还乡,但这样的抱负比起父母亲守侯盼望游子的亲情,简直微不足道;而且让人悲哀的是,很多父母是看不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天就离开了人间的。作者对我们在成功与亲情之间的选择进行了反思,表达了无奈的质疑。  5.儿行千里母担忧,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子女之间虽然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不等于心灵的距离,甚至空间距离越发增加了心灵的贴近。但是,远离毕竟违背了父母希望儿女绕膝的亲情需要,毕竟牺牲了父母对天伦之乐的享受,毕竟造成了父母对远方游子的牵挂担忧。再说,做儿女的如果心灵没有距离,哪里会舍得让自己的父母思念儿女呢?如果能够身体无距离的生活在一起却拒绝了,那么这是心灵没有距离吗? 【解析】 1.试题分析:观察情节,理解相应情感,“母亲离世”父亲心痛;“儿子不在父亲身边” 父亲失落;“没来得及报答母亲”父亲的遗憾;“意识到承当起母亲留下来的责任”父亲担当。 考点:这里体会文章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6分)

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 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大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成功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2.“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3分)

                                                               

3.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1)内容:                                                 

(2)结构:                                                 

4.第③段中“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3分)

                                                            

5.下列四句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2分)

⑴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

⑵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兵 徇 蕲 以 东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4分)

⑴士卒多用者(     )      ⑵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⑶将军身被坚执(     )    ⑷复立楚国之社稷(     )      

3.翻译句子。(4分)

⑴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⑵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4.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原因是什么?吴广是如何“怒众”的?(用原文回答) (3分)

                                                              

 

查看答案

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自己对以下人物的了解,任选一位人物,为他写一则颁奖词。(不超过150个字)(5分)

备选人物: 诸葛亮  陈胜  司马迁  范仲淹  苏轼  辛弃疾

【颁奖词示例】

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8分)

1.《水浒》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聚齐一百零八位好汉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共有三位寨主,他们是                     。(3分)

2.《水浒传》里的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非常有特点,与他的名字构成一定的含义,好像作者在暗示着什么。例如:及时雨宋江——雨是很及时,但是却“送”(取“宋”的谐音)入江中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你能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吗?(5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2分)

1.更深月色半人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            

2.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3.             ,帘卷西风,             

4.李清照《武陵春》中写“愁”的名句是:                     

5.陆游《咏梅》中颂扬梅花坚贞品质的诗句是:                 

6.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具体表达“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