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回答题。(26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伐竹取道(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2.选出下列划线词义相同的一项( )。(3分)
|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 
|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 
| C.乃:乃记之而去——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 
| D.以:以其境过清——不以游堕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 
|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 | 
| C.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景。 | 
| D.选文第四段流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 
6.永州旅游部门拟加大小石潭景点开发和宣传力度。请你完成下列任务。(7分)
(1)利用本文资料为该景点写一则导游词。(不少于50字)(4分)
(2)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句简洁的广告语。(20字以内)(3分)
名著阅读。(9分 )
A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绞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 》,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 ;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 。将所填的故事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不少于50字)。
故事简介:
按原文填空。(12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3.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 ____________。
5.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6.形容一个人处于困境中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____________
_________,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下列句子属于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 2 分 )
| A.北京为申办奥运成功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 
| B.咱们出去散步吧! | 
| C.狂风怒吼,树木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 | 
| D.我真的这样说过吗?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 
|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 
|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 
| D.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道了。 | 
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 )降,寒气砭( )骨。
把所有的jīn( )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t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