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阅读(12分)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课内阅读(12分)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这两段文字描绘的是        。(2分)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换成“叫”行不行?为什么?(3分)

3.第(1)段划线句的妙处。(3分)

4.(2)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句中的“酝酿”的含义是什么?(2分)

5.(2)段中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有何作用?(2分)

 

1.春花图         和 春风图            。(2分) 2. 不行。“叫”只是单纯写出蜜蜂的声音,而“闹”不仅写出蜜蜂的声音,还写出蜜蜂争喧,沸腾热闹的景象。(3分) 3.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春花色彩的美丽(3分) 4.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2分) 5. 引用这个句子,更能表现出春风柔和的特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两段文字系课内的名篇,属散文体裁,概述内容可以从“描绘”的景、物等情景或形象考虑。第一段以春花为中心展开,第二段以春风为中心展开,扣住这两个关键词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一手漂亮的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字既是语文课的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硬笔书法的知识,提高书写水平,班上决定开展“走进硬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项活动项目。

项目:硬笔书法比赛

项目一:                                项目二:                      

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班上的小王是你的好朋友,可他平时书写潦草。得知你荣获书法比赛一等奖,他向你表示祝贺:“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该多好!”你该怎样回答呢?请写在下面。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1.《伊索寓言》中《               》的故事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2.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       ,它所歌颂的是伟大的           

 

查看答案

古今诗文填空。(6分)

1.(2分)我们有些同学,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叫绰号,却总热衷给别人起外号,对这些同学,我们应该用孔子的“                         ”劝诫他们。

2.(1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2分)《过故人庄》中描绘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4.(1分)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春》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

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紫藤萝瀑布》为了告诉我们花和人一样总是要遭受不幸,你无法改变。

D.《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人一个哲理: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只要一步步战胜小困难最后一定能够战胜巨大的困难。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 2分)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以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大江南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