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文实践活动。(6分) 下面是实验中学某班同学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

语文实践活动。(6分)

下面是实验中学某班同学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

1.第一天,语文老师利用一节课回顾了语文课本中有关写四季和自然的文章,并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梁衡的《夏感》描绘了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旋律,何其芳的《秋天》描绘了          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    

的冬天。(2分)

2.第二天,语文老师将大家带到郊外感受自然。在前往郊外的途中,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让他们想起了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心中感到十分郁闷和惆怅;而另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却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希望,精神振奋。语文老师告诉他们: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别。前者可以称为“令人怅惆的秋景”,后者可以称为“令人振奋的秋景”。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用文字描写这种秋景。(4分)

我会选        ,我的描写是:(50字左右)                                 

                                                               

 

1.示例:硕果累累、温暖(能抓住课文主旨均可) 2.略 【解析】 1.试题分析:能抓住作者笔下“秋天”“冬天”的特征,说法合理即可;何其芳的《秋天》写了绚丽多彩的充满诗意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渔家晚归图、少女思恋图。整首诗写了丰收、快乐、幸福、充满诗意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提示语补写语句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填空。(3分)

衔肉的狗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它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1.上面这则寓言故事选自          (1分)

2.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2分)

 

查看答案

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3分)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随心所浴()

B.咳嗽药——咳不容缓()

C.洗衣机——爱不湿手()

D.围巾——颈上添花()

E、酒——一抿惊人(        )      F、灯具——灯峰造极(      )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            

①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回篱墙上,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

②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饥饿的小嘴巴里。

④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古诗填空。(1—6句必做,7、8任选一句作答)(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2.              ,但余钟磬音。

3.             ,闻道龙标过五溪。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问渠那得清如许,            

6.            ,夜泊秦淮近酒家。

7.《钱塘湖春行》中“                                     ”展示了一个草萌花开、生机勃勃的春天。

8.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中的“                                 ”十分相似。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有3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崛强  报酬  鬓发 风韵  慷概 禀告 撤消  贪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