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3.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3分)

4.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4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1.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2.A 3.第1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目“学会转身”已揭示作者的观点,从全文看,作者论述学会转身的好处,第②段有“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第③段有“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第四、五、六、七段则举出例子论证。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明确论点。抓住关键句、扣住“学会转身”之意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阅读信息,提炼、概括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1.选出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于是入朝威王 / 公输盘

B.虽言,无可进者 / 几先走

C.吾妻之我者 / 徐公不若君之

D.孰视 / 公与乘,战于长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齐王下纳谏令后, 群臣吏民积极提意见,体现纳谏效果显著的语句是:“                       ”;齐国最后取得“           ”的成就。(4分)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三段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弊”指齐王受到“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纳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消费者如果在淘宝商城里买到假货,他们应该如何维权呢?有些消费者从此走上“准律师生涯”,因为等待他们的取证过程将非常繁琐和复杂,而这些活儿原来都该是律师干的。

淘宝说,“举证的义务在举报方,你得证明你买到的是假货”,这条“律例”至少可以挡掉90%的维权诉求,因为绝大多数的厂商不会对消费者出具任何假货证明,或提供鉴别真伪的服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厂家均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假货认证。

当然,也有例外。如九阳豆浆机就由官方途径提供真伪验证。不过消费者也别因此高兴得太早,有网友向记者表示,她竟然遇到过自己出具假货凭证后,淘宝进而要求她提供工商部门的证明,最终她因此放弃维权,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消费者,如此维权成本实在太高,自己实在难以承担。

1.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主要因为                   (不超过5个字)(2分)

2.你认为工商部门应该怎样帮助网络购物者维权?(至少写出两条意见)(4分)

 

查看答案

请从下列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抒写出你面对中考时的心情。(80字以内)(6分)

A组:截然不同 祈祷 眨巴 惬意 忐忑不安 皎洁 问心无愧

B组:是……还是   只要……就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把“不管”改为“尽管”)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关键”改为“重要因素之一”)

C.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阅读”与“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D.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不是“诱惑”“无法”,而是“现代人”“无法”,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yīn huì(     )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2.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u(      )。

3.ji?o 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4.“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