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 刘亮程 我用一个下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 刘亮程

  我用一个下午,观察老鼠洞穴。我坐在一蓬白草下面,离鼠洞约二十米远。这是老鼠允许我接近的最近距离。再逼近半步,老鼠便会仓皇逃进洞穴,让我什么都看不见。

  老鼠洞筑在地头一个土包上,有七八个洞口。不知老鼠凭什么选择了这个较高的地势。也许是在洞穴被水淹了多少次后,知道了把洞筑在高处。但这个高它是怎样确定的?靠老鼠的寸光之目,是怎样对一片大地域的地势作高低判断的?

  老鼠的这个洞的确筑在高处。以我的眼光,方圆几十里内,这也是最好的地势。再大的水灾也不会威胁到它。

  这个蜂窝状的鼠洞里住着大约上百只老鼠,每个洞口都有老鼠进进出出,有往外运麦壳和杂渣的,有往里搬麦穗和麦粒的。那繁忙的景象让人觉得它们才是真正的收获者。

  有几次我扛着锨过去,忍不住想挖开老鼠的洞看看里面到底贮藏了多少麦子。但我还是没有下手。

  老鼠洞分上中下三层,老鼠把麦穗从田野里运回来,先贮存在最上层的洞穴里。中层是加工作坊。老鼠把麦穗上的麦粒一粒粒剥下来,麦壳和渣质被运出洞外,干净饱满的麦粒从一个垂直洞口滚落到最下层的底仓里。

  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的分工,不知这种分工和内部管理是怎样完成的。在一群匆忙的老鼠中,哪一个是它们的王,我不认识。我观察了一下午,也没有发现一只背着手迈着方步闲转的官鼠。

  我曾在麦地中看见一只当搬运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紧抱着几只麦穗,另一只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当车一样拉着它走。我走近时,拉的那只扔下它跑了,这只不知道发生了啥事,抱着麦穗躺在地上发愣。我踢了它一脚,它才反应过来,一骨碌爬起来,扔下麦穗便跑。我看见它的脊背上磨得红稀稀的,没有了毛。跑起来一歪一斜,像是很疼的样子。

  以前我在地头见过好几只脊背上没毛的死老鼠,我还以为是它们相互厮打致死的,现在明白了。

  我终生都不会走进老鼠深深的洞穴,像个客人,打量它堆满底仓的干净麦粒。老鼠应该有这样的好收成。这也是老鼠的土地。

  我们未开垦时,这片长满矮蒿的荒地上到处是鼠洞,老鼠靠草籽儿和草杆为生,过着富足安逸的日子。我们烧掉蒿草和灌木,毁掉老鼠洞,把地翻一翻,种上麦子。我们以为老鼠全被埋进地里了。当我们来割麦子的时候,发现地头筑满了老鼠洞,它们已先我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麦收。这些没草籽儿可食的老鼠,只有靠麦粒为生。被我们称为细粮的坚硬麦粒,不知合不合老鼠的味口,老鼠吃着它胃舒不舒服。

  这些匆忙的抢收者,让人感到丰收和喜悦不仅仅是人的,也是万物的。

  我们喜庆的日子,如果一只老鼠在哭泣,一只鸟在伤心流泪,我们的欢乐将是多么孤独和尴尬。

  在我们周围,另一种动物,也在为这片麦子的丰收而欢庆,我们听不见它们的笑声,但能感觉到。

  它们和村人一样期待了一个春天和一个漫长夏季。它们的期望没有落空。我们也没落空。它们用那只每次只能拿一只麦穗、捧两颗麦粒的小爪子,从我们的大丰收中拿走一点儿,就能过很好的日子。而我们,几乎每年都差那么一点儿,也能幸福美满地吃饱肚子。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10期 )

1.标题“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中的“好收成”指的是                         。(2分)

2.文中交代“有几次我扛着锨过去,忍不住想挖开老鼠的洞看看里面到底贮藏了多少麦子”,“但我还是没有下手”,原因是什么?(2分)

3.“靠老鼠的寸光之目,是怎样对一片大地域的地势作高低判断的?”一句中的“寸光之目”让我们想起了与“鼠“有关一个成语,它是        ,常用义是               。(2分)

4.虽说“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但作者笔下的老鼠却是可爱的,请你仿照示例,联系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3分)

示例:老鼠聪明,它们将洞筑筑在高处,再大的水灾也不会威胁到它。

5.仔细品读文中划线部分文字,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写几句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3分)

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它们”和“我们”分别指代什么?作者不断变换称呼,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7.链接下面一则新闻材料,说说作者的观点与新闻材料是否矛盾?说明自己的理由。(3分)

材料链接:新华社呼和浩特2010年5月29日电(记者勿日汗) 进入5月份以来,气温回升,气候变化异常,内蒙古自治区暴发大面积鼠害。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内蒙古草原鼠害危害面积9821.68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4245.96万亩。

 

1.老鼠从我们将要丰收的粮食中拿走一点儿,过上自己的好日子。 2.因为老鼠在洞口进进出出,那繁忙的景象让人觉得它们才是真正的收获者。老鼠也应该有这样的好收成,这也是老鼠的土地。 3.鼠目寸光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4.示例:老鼠善于合作(乐于奉献),“我”曾在麦地中看见一只当搬运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紧抱着几只麦穗,另一只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当车一样拉着它走。小老鼠的脊背上被磨得没了毛。 5.划线部分文字准确地运用“躺”、“抱”、“咬”、“爬”、“跑”等动词,饶有情趣地写出了老鼠搬运粮食及受到惊吓后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增强的文章的趣味性。 6.“它们”指代老鼠、鸟类等动物,“我们”指代人类;表达了作者敬畏生命,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7.示例一:不矛盾,两者着眼的角度不一样,作者从敬畏生命角度来写,而新闻材料是从农牧业生产的角度加以报道的。 示例二:矛盾,老鼠对农牧业生产危害严重,并且老鼠大量繁殖会导致鼠疫盛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老鼠不但不应当保护,而且更应该赶尽杀绝。 【解析】 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读文章,整体感知可知,本文主要在介绍老鼠,文题中的“好收成”,在文中也出现过原词,即“老鼠应该有这样的好收成。这也是老鼠的土地” 文章结尾段有对“好收成”的阐释,即“它们和村人一样……用那只每次只能拿一只麦穗、捧两颗麦粒的小爪子,从我们的大丰收中拿走一点儿,就能过很好的日子。而我们……”,由此可知,“好收成”即指老鼠们从人类将要丰收的粮食中拿走一点儿,就能过上自己的好日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3分)

九寨沟的水清(  )秀丽,宛如美人的明(móu)   。那湖边青翠的(  )竹,挺拔的大树,静静地倒映在湖水之中。来到九寨沟,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摩(suō)   着光滑的岩石,聆听着淙淙的水声,闻着淡淡的花香,从生理到心理都不( )为一种甜美的享受。如果你不感觉到累,还可以登上主峰,高(jù)   山顶,俯瞰青山绿水,何等惬意!

1.给划线的字注音

(  ) (  )竹  不(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明(móu)       摩(suō)       高(jù)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同学,想必这首歌已经勾起了你对童年的回忆,那么就请以“我又回到了童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秋天的声音   丁大卫

①瓦蓝的天空温柔和空旷,裹着白云的内敛而细致的风从一个山坳里冒了出来,然后穿过一面面绿色的山坡和一弯弯金色的田园,把山影和秋色越擦越亮。金黄的稻田虔诚地守望着黄昏的村庄里升起的袅袅炊烟,看着饱满的果实在阳光下闪着金灿灿的光。那沐浴在秋风秋阳里的农人,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兴奋地听着稻穗流淌的声音,哼唱着自然给予他们慷慨而仁慈的奖赏,他们脸上流露出的满足和喜悦,简直就是天地间至美的一幅油画。

  ②草开始黄了,在起伏的秋风中,不由引发出流浪人内心深处的悲戚。偶尔一两只鸟飞过,它们的翅膀驮着浓浓秋意,在村庄的上空无声地滑动,略显孤独的样子,让漂泊他乡的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从空中飞过的鸟始终没有停止的迹象,它是在努力地穿透灰暗的时空,向着遥远的天堂进发啊。似乎它也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次遥远的旅程,所以,鸣叫着盘旋在空中,久久不愿离去。

  ③“唧唧”、“嚯嚯”、“吱吱”、“嗤嗤”……墙根下、草丛中、石缝里、花池边、台阶旁,蟋蟀们的演奏专注投入,有的清脆响亮,有的低缓抒情,有的高亢激越,有的婉转深情……独奏、二重奏、合奏,时而如悠悠白云静静地飘浮在蓝天之上,时而似潺潺小溪欢快地流淌在山谷里,时而像沙沙细雨多情地浇灌着肥沃的土地,它们个个在深情歌唱。

  ④农人再次把即将出征的镰刀磨得锃亮,背上背篓,赤着脚,迎着秋风站立在荡起层层波浪的包谷地里,唱着小曲,把大片大片的包谷秆一排排放倒。牛车、机动车来来往往,村庄里、田野上,还有可爱的孩子,在秋的怀中奔忙着,点缀和温暖着秋日的村庄。那些在山风山雨中茁壮成长的英俊小伙,在核桃树下挥舞着长长的柔韧竹竿,把核桃一个个打落到地上;树下的欢声笑语,伴着竹竿敲打核桃的“劈啪”声和核桃果落地的“滴答”声,组合成了一曲生机蓬勃、饱满和谐的交响乐。而那些洒落在秋风中的汗滴,随即便融入了土地,揉进了粮仓,并把一年里最悲壮的情感深深地埋进了下个季度的轮回……

⑤秋天的声音,像江南女子低缓的评弹越语,徐缓而从容,凄清而缠绵,充满了乡愁,充满着淡淡怀旧。它们不掩饰,不做作,把一个完整的自我毫无保留地袒露在人们面前。而此刻,我只想采一缕秋阳,让自己的脚步走出思念的惆怅和故土的牵引,去感悟秋的喜悦和芬芳,再掬上一捧秋水,怀着一颗恬淡、从容的心,一步一个脚印用双脚丈量着秋天土地的广度。

《毕节日报》2009年9月9日

1.本文依次写了秋天里的这些声音:农人的哼唱、                    、田间的交响乐,它们具有                                                       的特点。(前两空每空1分,最后一个空2分,共4分)

2.文中②③④三个自然段可不可以调换位置?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3.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请你仿照示例中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所选语句作批注。(4分)

例句:裹着白云的内敛而细致的风从一个山坳里冒了出来,然后穿过一面面绿色的山坡和一弯弯金色的田园,把山影和秋色越擦越亮。

批注:从“冒”、“穿过”、“擦”等动词来看,该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秋风活泼、多情、轻快爽利的特点。

所选语句:(蟋蟀们的演奏)时而如悠悠白云静静地飘浮在蓝天之上,时而似潺潺小溪欢快地流淌在山谷里,时而像沙沙细雨多情地浇灌着肥沃的土地。

批注:                                                                    

4.文章结尾段划线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听到了哪些秋天的声音,请用几句生动的文字把它描绘出来。(150字左右)(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远  包利民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听别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当时那个老教师讲的是朱白清的《背影》,听着听着,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惹得全班40多个学生都惊愕地看着我。

我想起的是娘。娘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那是真正的傻,整天胡言乱语,连生活甚至都无法自理。据说,是娘给母亲接的生。母亲生下我一个多月后,便被公安人员带走了。而我,从此就成了娘的孩子,那一年,娘43岁。

从记事起,我最常见的就是娘的白发和泪眼。听别人说,娘以前从没掉过眼泪,自从有了我,便整天地抹泪。

印象中娘只打过我两次,打得都极狠极重。第一次是我下河游泳。村西有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河,夏天时村里的孩子都去水里扑腾,我当然也去。从不管我的娘突然跳入水里,把我揪了上来,折了一根柳条就没命地抽在我身上,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我那时一点儿也不记恨她,只是不明白,我在那么浅的河里游泳,她却这样狠打。

还有一次,那时我已在镇上读初中了。有一天她到学校给我送粮,正遇见我在校门前和一个女生说笑。当时她扔了肩上的粮袋,疯了一般冲过来打我,我的鼻子都给打出了血。我虽然不明所以,可依然不恨她。那时,我已能想懂很多事,也从别人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样的一个女人,能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所付出的,比别人要多千百倍。我感激我的娘!

要说娘有让我反感的地方,就是她的眼泪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一见到我就哭,这让我从心里不舒服。有时我问她:“娘,你怎么一见我就哭啊,不如当初你不养我了!”那样的时刻,她依然流泪不止,说不出一句话来。娘对我从没有过亲昵的举动,至少从记事起就不曾有过。她很少抱我,连拉我手的时候都没有。这许多许多,想着想着便也不去想了,娘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和她计较这些呢!

在镇上上学,娘每月给我送一次口粮。她把时间拿捏得极准,总是在周六的下午一点钟准时来到学校门口,而那时我正等在那里。她把肩上的粮袋往地上一放,看上我一眼,转身就走。我常常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发呆,那背影渐行渐远,她间或抬袖抹一下眼睛,轻风吹动她乱蓬蓬的白发。每一次我都看着娘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处,不期然间,那背影竟渐渐走进我的梦里。

考进县城一中后,娘来的次数便少了,几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给我送钱。高三上学期的一天,刚经历了一次考试,我和一个住校的女同学一边往宿舍走一边讨论着试题。到宿舍门前时,竟发现娘站在那里,风尘仆仆的,30里的路,她一定又是徒步走来的。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底涌起一种巨大的感动。她从怀里掏出一卷钱塞进我的口袋里,又看了我一会儿,眼角渗出泪来,然后便转身走了。我转头对那个女同学说:“这是我娘……”

那竟是我和娘最后一次见面,她在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年,她62岁。我常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娘时的情形,她用最温暖轻柔的一个抚摩,把她的今生定格在我的生命里。

我考上师范的时候,回村迁户口,乡亲们在小学校里摆了几桌饭,为我送行。席间,老村长对我讲起了娘的过去。老村长说,娘原本是邻村的村民,丈夫死于煤井中,她拉扯着一个儿子艰难地生活。儿子上了中学后,由于早恋,成绩越来越差,任她怎么管教也无济于事。后来,和她儿子谈恋爱的那个女生感情转移,她的儿子就投进了村南的河里,淹死了。从那以后,她就变得疯疯癫癫,开始了走村串屯乞丐一般的生活,直到来到了这个村子安下身来。

那一刻,我忽然记起了娘打我的那两次,心中顿时恍然。就觉得曾被娘打过的地方,又开始疼起来,直疼到心里。娘当初的泪水如今都汇集到我的眼中,而那背影已是远到隔世……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3期)

1.本文在交代典型事例时,也写出了“我”感情的发展变化,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4分)

典型事例

两次被娘重打

娘一见到“我”就哭

上高三时,娘给“我”送钱

听完老村长对娘的过去的讲述

“我”的感情

 

 

 

 

2.下面是一处细节描写,请你根据娘的神态、动作变化,揣摩一下娘的心理变化。(4分)

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

3.文章倒数第二段,看似与本文的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4.“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远”,本文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5分)

5.链接下面这则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5分)

链接材料:55岁的陈玉蓉是武汉乡办企业的下岗工人。她的儿子叶海斌13岁时,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为了拯救儿子,陈玉蓉决定捐肝救子。然而,就在肝移植前,她被查出重度脂肪肝,不能手术。从此,陈玉蓉开始了每天10公里的“暴走减肥”,7个月体重减轻了8公斤,穿破了四双鞋。

我的感悟: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2.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4.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游子因思乡而黯然伤神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6.在杜甫《登高》一诗中,“                                 ”两句蕴涵着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的哲理。

7.你还学过哪些咏秋的诗句,请在下面写出连续的两句。(课本中的除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