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湖畔秋晨
胡永良
①晨曦中,我来到了湖畔。一阵浓浓的清新之气迎面扑来,我沿溯着这气息前行,宛如清水中那跳跃的游鱼,被清澈的泉水所冲荡,激起了它那灵巧的身躯溯水而上。
②初秋的清晨,是从露水中穿过来的,全身沾满了密密细细的小水珠。没有一丝风,身旁的棕榈树叶被露水湿透,下垂的叶尖上还沾着一颗欲往下掉的露珠,仿佛刚刚在一场大雨中冲刷过,干净,新鲜,露出了它本来棕黄的质地。门前的小山丘上,几树初秋刚长出的新叶,在渐见苍老的绿叶映衬下显得更加新鲜温润。初秋的世界,每天都要被厚重的露水洗涤一遍,空气中浮尘沉降,世界因此而澄澈,而广阔无边。
③在城里生活久了,常想,远离城市,独居山林,应是万籁俱寂,独享清静。可我今天才发现自己错了,山林里的清晨是热闹的,甚至说是喧嚣的。到处是虫鸣,细细碎碎,连成一片。它们长短不一,节奏各异,这些不同音高、不同腔调、不同流派的歌手们,把这个秋晨完全辟为自己的竞技舞台,竞相向大自然展示自己的存在。我想,任何一个人在这样一个清晨聆听它们,都不会再愚蠢地觉得这山是空旷、自生自灭、没有主人的,都会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在其他生命面前的狂妄而羞涩。
④但虫鸣毕竟是细小的,对于这个过于热闹的早晨来说,它只是一块印花布上那些细小的图案,构成了整块花布的底色,而那些偶尔一发的鸟的婉转歌声,才是这块大花布上绣着的大朵的灿烂耀眼的鲜花。对面一丛灌木林中,一只不知名的鸟隐在其中,整个清晨都在“叽——叽叽叽——叽哟——叽哟——”地叫嚷,它放开嗓子,声音在这山谷里荡开去,让这静汪汪的空气有了第一丝震颤。我觉得这是“聒噪”,但它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成了这清晨舞台上自由自在的公主呢?随着这震颤,山中一定会在某一地方有几颗挂在叶尖上的露珠悄然滚落。
⑤我在湖边的码头散步,高耸的台阶使我够不到湖水,却让我将更广阔的湖面收入眼底。那些清凉透亮的液体,注满了一座小岛与另一座小岛之间的空隙,将那些葱郁的林木相互隔离开来。湖水盈盈的,却并不晃动,与清晨中整个世界一样安详、平静。没有风,没有波浪,但却能闻到湖面上漫漫泅开的鱼腥味,和这空气中露水的味道一样令人兴奋。远处湖面上起了一缕白雾,淡淡的,轻轻地贴着湖面,缓缓散开。
⑥一轮秋阳从山后升起,路上三三两两的人走路说话,就像那只不懂珍惜清晨之美的鸟一样肆无忌惮。山坡顶上树林之间的那层浅紫的雾霭渐渐淡了下去,直到消失在那些叶片的背面。大地就这样醒过来了,亮起来、清晰起来了。不久,这个世界就将是非分明,变得耀眼夺目。空气开始流动,露水将要晒干,湖面上的雾气散去,虫鸣鸟唱将被更加洪大的人声车声所遮蔽,并为人们所忽略。只有湖中阳光照不到的那个峡谷,清晨里特有的紫岚,才不会轻易散去。
⑦一个老船家过来了,他钻进茂密的丛林中取回他昨晚隐藏的两根船桨,解了缆绳,跳上了小船。我真想乘他的小船,听一路欸乃之声,驶向湖中峡谷,寻找那永不消逝的晨色。
(选自《在喧嚣中听见宁静》,有删改 )
1.细读选文,仿照示例概括③—⑤段的内容。(3分)
示例:第②段:厚重的露水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
2.第④段中,“我觉得这是‘聒噪’,但它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成了这清晨舞台上自由自在的公主呢”中的“聒噪”一词为什么要加引号? (2分)
3.第⑤段描写景物时,调动了人的哪两种感官?(2分)
4.选文描写景物时,多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任选一句比喻句进行赏析。(3分)
选句:
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描写湖畔清晨的美景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4分)
6.秋,总是给人肃杀的感觉,自古文人多悲秋,这篇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阅读《童区寄传》,完成小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1.解释句子划线的词。(3分)
①布囊其口( ) ②之虚所卖之( ) ③虚吏白州(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3.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2分)
①
②
4.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对塑造区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5.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区寄,你能列举一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2分)
名著阅读。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题目。(4分)

1.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出自于名著《 》,可概括成: 。
2.图片中这位英雄的绰号是 ,性格特点是: 。
默写填空。(10分)
1.故人之为虎食者, 。 (刘基《说虎》)
2.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岁岁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4.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5.《登高》中,“ , ”两句从细处着笔,描写具体景物,既展示了秋季凄清、肃杀的气氛,又烘托了诗人悲怆、愁苦的情怀
6.蒲松龄的《狼》中,“前狼假寐”的具体表现是 , 。
7.坐落在岳麓山清风峡的爱晚亭,原名“红叶亭”,亦名“爱枫亭”,皆因满谷古枫而得名。后据唐杜牧《山行》中“ , ”的诗意,改名为爱晚亭。
请仿照示例,引用一句歌词或一句诗词作为开头,写一句连贯的话。(2分)
示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我们不能惧怕挫折,摔倒了要爬起来,擦干泪继续前进,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鲁迅的作品,都选自于散文集《朝花夕拾》。
B.《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词,词牌名是“天净沙”,题目是“秋思”。
C.《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D.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青蛙王子》、《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其代表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