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虎惟恃勇 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也,则谓之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虎惟恃勇

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也,则谓之曰:“而?且止,吾与而斗死之也。”虎闻其言而若有懈焉,止以待之。其人间则伐树为梃?,执焉而呼曰:“虎来!”前与之合,而折其前之左足;既而又合,而折其右足,以死。虎惟恃夫也,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哀哉!

『注』① 而:通“尔”。?梃:棍棒

1.解释划线字。(4分)

(1)人有山而与虎遇者  之(     )

(2)伐树梃    为(     )

2.对画线句“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而不知道最终正是因为它所依靠的而被人打死了。

B.却不知道最终正是因为它所依靠的而被人打死了。

C.因而不知道(它的)死正是因为它所依靠的而被人打死了。

D.却不知道(它的)死是因为它所依靠的而被人打死了。

3.根据文意,“虎惟恃夫也”中的“夫”具体是指:                           (2分)

4.本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3分)

 

1.(1)到……去(2分)  (2)制作或当做、作为(2分) 2.B(3分) 3.勇猛。(2分) 4.?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只会遭到失败;?遇到突如其来的困境时,要冷静沉着,要善于思考,积极应对。(二选一)(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之”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在此句中应用作动词,是“去,到”的意思。“为”根据语境应译为“做,当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黄生借书说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⑤为一说,使与书俱。

1.本文作者是      朝的文学家               。 (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对比内容是(   )(3分)

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D.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4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这首词巧妙地将        的落魄感受,同          的绵绵情思融为一体(2分)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伫倚危楼风细细”暗示抒情主人公甘愿立足险境,长久凭栏,体现其怀想之深。

B.“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优美、诗意的黄昏春望图。

C.“衣带渐宽”二句,揭示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道破春愁难遣的真正原因。

D.这是一首表达词人伤春惜春情感的词作。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

2.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

3.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

4.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甚恐。(《黔之驴》)

6.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

 

查看答案

写作(60分)

题目: 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风采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

最后的母爱

①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无法忘记她。

②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虽然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的非常整齐;黑色开衫毛衣套在一件墨绿色的衬衣上,黑色短裙,方口皮鞋;她人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很真诚

③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呆过几年。但检查的结果很无情,脑瘤,已经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多了,甚至已经没有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④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⑤在我想如何婉转地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情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⑥“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状况我很清楚。”她微笑着说。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便点点头说:“是的,情况不太好。”她依然微笑着说:“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住,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也许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⑦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说:“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⑧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自己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也不记得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因为经历太多,我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和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老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她心知肚明,但她还要用枯树上的最后一片绿叶给孩子们最后一线希望。儿女们一直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母亲为了给他们短暂的希望,不惜额外承受一份身体的痛苦和折磨。

⑨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⑩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里,每次去查房,我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哪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⑾半年后,她去世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里,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⑿在对母爱的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diāo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的那样饱满、绚烂。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diāo零(      )

2.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表达效果是                        。(3分)

3.第⑥段中,“我愣了一下”是因为                              ;“我再次愣住”是因为                                                      。(4分)

4.文中这位母亲以她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母爱,具体表现为:(6分)

(1)                                                                    

(2)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共有四处破折号,他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都表示解释说明。

B.第①段独句成段,旨在强调那位已故母亲给“我”心灵带来的震撼。

C.第⑩段意在说明文中的母亲尽管善解人意,但有时也难免矫情。

D.作者在文末以抒情的笔调给予母亲高度的评价,与首段遥相呼应。

6.请就描写及其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你对第②段划线内容的理解。(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