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脊梁精神”赞 鲁民 ①全国劳模、“矿山愚公”、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脊梁精神”赞

鲁民

①全国劳模、“矿山愚公”、优秀共产党员李双良,近年来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共作了两百多场“传统教育报告”。在每次报告的结尾,他总是殷切地希望大家都来做“中国的脊梁”,引起青少年听众的热烈反响。

②什么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个人   没有脊梁,   无法站立,只能是一堆肉泥;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会是一盘散沙,任人欺侮宰割。因此,中国需要“脊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

③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强健超人的体魄,但须有坚强不屈的意志。七尺汉子,丈二金刚,如果见困难就躲避,遇强敌就屈膝,虽然体壮如牛,也只能是一条“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轮椅上的张海迪,凭着坚强的意志同命运抗争,她的精神激励了多少人去奋发进取?她虽手无缚鸡之力,虽三十多年未能站立,可是又有谁说她不是“中国的脊梁”?

④成克杰、胡长清虽官高位尊,但在国人眼里无异毒瘤恶疮,臭不可闻。而雷锋、王杰不过一普通士兵,王进喜、时传祥乃一普通工人,可他们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高风亮节和模范事迹,将世代流传,他们自己也将作为“中国的脊梁”彪炳史册。所以,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高贵的地位,但须有高尚的品德。

⑤中国人历来佩服的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热血男儿,敬重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志之士。孔繁森去世后,遗产只有8元6角钱,可生前他那富有的胸怀里,却始终装着他收养的三个孤儿,装着他牵肠挂肚的敬老院里的老阿爸老阿妈,装着他魂牵梦萦的阿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贫而犹富,爱国爱民,孔繁森也是“中国的脊梁”。

⑥意志坚强,品德高尚,胸怀博大,无私奉献,这就是所谓的“脊梁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一次次面临危亡忧患,却又一次次重新崛起,就是因为有了一批批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的“中国的脊梁”。

⑦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王铁人、孔繁森、徐洪刚、张海迪式的“中国的脊梁”,仍然需要发扬伟大的“脊梁精神”,在欢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让我们再为“脊梁精神”唱一曲赞歌,并高声呼唤:中国需要“脊梁”,时代需要“脊梁”,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带头做“中国的脊梁”!

1.第②段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联词语是(   )(2分)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只要……就                           D.不但……而且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3.第④节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4.围绕“做‘中国的脊梁’”,选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论述的:(6分)

                                                                         

                                                                         

                                                                         

5.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    ),理由是                       (4分)

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声誉,但必须有无私的奉献。鲜花掌声,万众瞩目,自然是人生至荣。然而,有功不居,埋头苦干,尤见高风亮节。抗美援朝的老英雄、老共产党员李玉安、井玉琢,隐功埋名几十年,默默奉献,自甘寂寞。他们名虽不显,位不骄人,又何尝不是“中国的脊梁”?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1.B ( 2 分) 2.中国需要“脊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无上的光荣。(3分) 3.对比 将成克杰、胡长清虽官高位尊却臭不可闻与雷锋等虽为普通人却彪炳史册形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高贵的地位,但须有高尚的品德”这一观点。(1+1+2分) 4.(1)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强健超人的体魄,但须有坚强不屈的意志。(2)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高贵的地位,但须有高尚的品德。(3)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富裕的钱财,但须有博大的胸怀(不得调换顺序)(2+2+2分) 5.D 理由是:因为这段文字是从“无私奉献”这方面来论述做“中国的脊梁”,与③④⑤三小节一起一一照应了第⑥节中的第一句话,“意志竖强,品德高尚,胸怀博大,无私奉献,这就是所谓的‘脊梁精神”,所以应该放在⑤⑥之间。(2+3分,理由的阐述,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一个人   没有脊梁,   无法站立,只能是一堆肉泥”,这句话表示的是一种假设,所以应该填一组便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知人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⑤振:同“赈”,接济。⑥字:嫁女儿。

1.解释句中划线词语意思(4分)

(1)罢归(     )    (2)谓子友沂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3.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2分)

4.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望尘者接踵于道”与“送者才三数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赵开心从简的为官作风。

B.本文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人的内心,要有知人之辨。

C.吴园次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地体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课文选自《___________》,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所作。(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B.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作战时,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D.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完成小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淡妆”和“浓抹”是指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

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6.悍吏之来吾乡,_____________________,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承宫樵薪苦学(8分)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4分)

①少,年八岁       ②门下生共禁,

③见而欲之         ④留宫门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3.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