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应聘(16分)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

现代文阅读

应聘(16分)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 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2. 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⑴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⑵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3. 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4分)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4. 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5分)

 

1.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⑥替儿子回答问题(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2.⑴“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 “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 3.选择A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也可以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B项,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3分, 选择A项得1分,理由2分;选择B项得1分,理由1分;选择C项,能自圆其说得1分) 4. 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多个角度提出看法,阐述理由。例: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3分,观点1分,理由阐述2分,意思符合即可) 。 【解析】 1. 试题分析:抓住“陪着儿子”“帮儿子要到”“拿笔填起来”“赶忙帮他圆场”这些动词,即可理解母亲帮儿子做了几件事。 考点:概括要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近段时间,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此段话内容。(3分)

1962年,雷锋由于一次意外,光荣牺牲。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央还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依然需要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依然需要相互尊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而这一切,何尝不是“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呢?那么学雷锋应该怎么学?当然是学习雷锋的精神。学雷锋的核心并不是一些好人好事,而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普世价值观的体现。其实,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体贴的关心、一个善意的提醒、一次举手之劳,都是道德自觉的生动体现。

(概括内容)                                     (不超过20字)

2.活动二:下列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共性?(2分)

材料一: 4月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做客新华网博鳌高端访谈,畅谈当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发扬雷锋精神。她说“我记得在去年年底,大家所熟悉的救了小悦悦的那个拾荒陈阿婆获奖了;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成了现代愚公,他从自己的村子里面一点一点给孩子们修路;还有一位小女孩,在火灾中救了15户人家,她获奖了。我看到这些人的时候很感慨,因为按照传统的理解,拾荒婆婆、70多岁的爷爷、10来岁的孩子,他们都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社会弱势群体,但是他们为这个社会守住了良心,这些平凡的良心代表这个社会的一种态度”。

材料二:新华网发展论坛“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两者共性                                                               

3.活动三: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现有两副对联,上联分别为“学雷锋助人为乐”“春风春意温暖在”,而下联词序已被打乱,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任选一则加以组合。(2分)

下联的有关词语: 聚  传  爱心  好人  滴水  好事  成涓  精神

第一联上联:学雷锋助人为乐  组合后的下联                     

第二联上联:春风春意温暖在  组合后的下联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根据下列摘录的语句,完成相关问题。

1.“ 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名人传》中      的外貌描写。

2. “尔后,潜艇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等危险,安然驶向印度洋。这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他从海面上望见了什么,突然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他粗暴地把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们禁闭在小房间里,并强迫别人入睡。”文中的“他”是         ,选自《         》。

3.“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的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纽子,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文中的“我”是《名人传》的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5.面对艰辛与压力,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1)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2)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3分)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 1 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 2 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 3 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索的人生哲理。

A.凝望    B.眺望    C.仰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