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无论是瀑布的潇洒飘yì ,还是大海的汪洋恣肆,...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无论是瀑布的潇洒飘yì     ,还是大海的汪洋恣肆,它们总是在运动中得到永生。这正如人的生命:是劳动,推动了人类进步;是思suǒ     ,升华了人类智慧。江河如果停止了流tǎng     ,那么终将干hé     ;人生如果停止了运动,那么终将失去生命。

 

逸 索 淌 涸 【解析】 试题分析:“逸”有“不受拘束”的意思,与“飘”组词,表示“轻盈,随意飘动”;“索”有“寻求”的意思,与“思”组词,表示“思考”,“淌”与“流”同义,水流动的意思,“涸”指“水干”,所以与“干”组合。 考点:读音写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憧憬、迷茫、感动、失落、疑惑、精彩、后悔……”走过花季,中学的生活与学习,有过太多特别的味道值得我们回味。请以“特别的味道”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600字以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有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曲突徒薪》(10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②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③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论功而请赏,‘曲突徒薪’无恩泽,焦面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同“默”,不说话。③灼(zhuó):被火烧伤④录:邀请。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客有主人者(  ) ②曲突薪(   )

③客主人更为曲突(    )④乃而请之(  )

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不录言曲突者

B.焦面烂额上客通计一舟人五

C.能径寸之木余各功次坐

D.寤而请之大惊

3.翻译句子: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2分)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桃 花 源 记》(13分)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 ②屋舍俨然

③便向路 ④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4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天赐良“源”(13分)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1. 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2分)

A:                            B:                        

2. 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3分)

3. 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②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4.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4分)

材料一:2009年6月26日,备受世界瞩目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在美国众议院获得通过,这是奥巴马能源与气候新政推行中一次重大政策。日本早在1974年就颁布《新能源开发法》,之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材料二: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达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