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30分)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

作文(30分)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方面的事例,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 在 变”为题写一篇作文,篇幅不少于600字。

 

略 【解析】 试题分析:“我 在 变”是一篇命题作文。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改变。也许,你在悄悄改变别人;也许,你在渐渐改变自己;也许,不知什么改变了你。改变,或许是一个过程,改变,或许是一个结果,有人喜欢外在的改变,有人注重内在的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改变。有位哲人曾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告诉我们,世事都在不断的永不停息的改变着。你有怎样的蜕变呢?把它写出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让自己的作文更加有个性。快拿起笔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⑥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吾日三吾身。(       )

(2)学而不思则(       )

(3)死而后(       )

(4)其乎(       )

2.翻译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两个“其”和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最后凋也”比喻君子有宽广的胸怀。

5.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3分)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步入初三,就意味着毕业在即,回望三年初中生活,你一定与许多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定有许多事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你一定会很留恋,你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请以“不忍说再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包拯传(8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宋史选译·包拯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来劝勉

(2)天长县

(3)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4)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3.从选文中,你觉得包拯是怎样一个人?(2分)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10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定,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⑵夜忧叹

⑶庶竭驽钝            ⑷至于斟酌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一句中的“命”具体指什么?(2分)

4.结合全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始终坚守“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2分)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城东早春(4分)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诗中体现“新春”特点的两个字是“     ”和“     ”。(2分)

2.三、四句中,作者想像繁花似锦、游人如云的景象,意图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