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共10分) 1.问渠那得清如许, 。 2....

默写(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共10分)

1.问渠那得清如许,                    

2.            ,死而后已。

3.纸上得来终觉浅,                    

4.               ,一览众山小。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                                         ,盖竹柏影也。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来描写早春景物的诗句是:

                                                     

8.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表达对天子和将士称颂的诗句:

                                                     

 

1.为有源头活水来(1分)    2.鞠躬尽瘁(1分)     3.绝知此事要躬行(1分) 4.会当凌绝顶(1分)        5.皆若空游无所依(1分)   6.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1分) 7.几处早莺争暖树(1分)谁家新燕啄春泥 (1分)  8.报君黄金台上意(1分)提携玉龙为君死(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把字写对,诗句中的词不要写错位,比如第一小题“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要错写成“唯有活水源头来”。比如后三小题,前后小句不要写颠倒。 考点:古诗识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

B.泰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在肯定我市取得成绩的同时,希望我市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承诺到2020年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左右美元,帮助后者适应气候变化。

D.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是来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查看答案

加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温泉酒店依水而建,设计师自出心裁,将欧式古典设计风格与社区生活氛围融为一体。

B.12月9日,市经济开发区为即将踏上军旅之路的20名新兵接风洗尘,举行了欢送会。

C.温州动车事故虽然已经过去半年之久,但每当提起这件事,仍令不少幸存者毛骨悚然

D.据香港多家商场透露,内地客到港购物人数逐年增多,其中一次消费上百万已司空见惯

 

查看答案

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B.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C.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

D.提起神奇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

在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过程中,我市因地zhìyí,新建了麋鹿广场、水韵广场、三水游园等街头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灯火通明,色彩bānlán,成为姜堰城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③果诚:果真。④子:你。⑤长:做……首领。⑥甲:军队。

1.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吾北方之畏昭奚恤(     )

② 群臣莫(    )  

③兽见之皆(      )

④以为狐也(      )

2.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D.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今 王 之 地 方 五 千 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