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李氏之鸠①》一文,完成小题。(14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

阅读《李氏之鸠》一文,完成小题。(14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

1.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⑴ 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过于鹦鹉,甚(        )

②鸠觉其(       )

③至贾家,则舍之(       )

④鸠不食(       )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愿以十金易焉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 恐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2分)

 

1.①聪明 ②意图,用意 ③离开 ④始终,终究  ⑵C 2.且  / 恐  /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 3.⑴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市”“且”翻译到位) (2)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相错杂。 4.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 【解析】 1.试题分析:(1)“慧”,一词多义,聪明。“意”,一词多义,意图,用意。“去”,一词多义,离去。“竟”,一词多义,始终,终究。(2)“愿以十金易焉”中的“以”是动词,“用”的意思。A.“以”,副词,因为。B.介词,表顺接。C.动词,用。D.因为,由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唐朝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一诗,完成小题。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③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沧海事:指世事变化之大,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④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1.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__________”;七、八句转入“___________”。(每空一词,2分)

2.诗中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揣摩“秋山又几重”中“秋”字所包含的内容。(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汉字”专题,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成语沙龙】2012年是农历的龙年,请你补出下列含有“龙”字的成语。(2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巧解汉字】汉字的构成奇妙无穷。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示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2分)

【示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提供选字:怒、功、悟

我选“ ___”字,由____________组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似辨微】上海《咬文爵字》编辑部日前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其中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真是故宫,令人遗憾。【注:北京故宫博物院感谢公安部门所送的锦旗把“捍”错写成了“撼”】

请你运用形声字的相关知识,说说如何区别“撼”与“憾”。(4分)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为之动容的事情发生,它让我们或喜或悲,或感动或气愤……请以“这件事让我-----------------”为题,用你充满激情的笔记下那一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

2、要有真情实感,力求创新。

3、字数5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骆   驼 (14分)

①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些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之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进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筋斗,觉得有趣。我之看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里,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可真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在喘。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地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是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悲惨的地步呢? A

②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玎玎珰珰响就知道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八只的,一顺地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来给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地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随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的欣赏。B

③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一双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

④C其实,骆驼不仅是在这炎蒸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现在沙漠里听说也有了现代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完全消灭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蠢的当中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五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并不是因为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是因为它在体内由于脂肪氧化而制造出水。它的驼峰据说是美味,我虽未尝过,可是想想熊掌的味道,大概也不过尔尔。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最欢喜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地从这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D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2分)

扑簌(    )        吆喝(    )

2.“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是么?”是原文中的一句话。你认为放在A、B、C、D中哪一处合适?说明理由。(2分)

3.用横线在语段中画出作者所描写的动物园中骆驼的形象,并用简洁词语概括这一骆驼的形象。(2分)

4.从语言特点看,第①段有不少生动形象的语句。写出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一句话,并简单分析。(2分)

5.作者心目中的骆驼的特点是:_____            _____。(2分)

6.第④段中“大家都讥笑骆驼是兽类中最蠢的当中的一个”,共有三个理由,分别是:(1)只会消极忍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大伙都不大喜欢看骆驼,作者看到受冷落的骆驼,心生怜悯写了此文,呼吁大伙关爱骆驼。

B.骆驼代表了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而不被人所重视,最终被人冷落老弱而死的人。

C.童年中骆驼的形象很美好,而动物园中骆驼的形象让人难以接受。

D.骆驼失去了用武之地,只好在动物园中默默地老其终生。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改变一生的闪念(12分)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1)                                                              

(2)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