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书不肯为人忙 ①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冠之为“神圣”二字的东西并不多,而有识之士把...

读书不肯为人忙

①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冠之为“神圣”二字的东西并不多,而有识之士把读书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神圣的事情之一,无疑是睿智的。然而,对到底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这个基本问题,不同的人因为阅历的差异而持不同的态度。

②著名学者陈寅恪在80多年前给毕业生的赠言中赋诗道:“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这个“读书不肯为人忙”,指的是读书求学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有创见,如此方能使学术精进、学有所成。陈寅恪以此为读书求学的“秘方”传给后人,至今仍不失为教人如何读书的一剂良方。

③读书与思考相伴,方能读出思想。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观察,自己做主。”书本里有思想,那是沉睡的“睡美人”;实践中有思想,那是带着泥土的“胡萝卜”。唤醒睡美人,洗净胡萝卜,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思考,方能摒弃囫囵吞枣的不良学风,学到书本里的真知,掌握其精髓和真谛。倘若只看书而忽略思考,那正如鲁迅所言,只能算是“书橱”了。

④读书与知疑相随,方能读出境界。明代学者李贽认为:“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只有疑,才生思;只有思,才启信;只有信,才敢践;只有践,才能进。学贵知疑,疑则有进。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对当年地质学界普遍流行的“中国贫油论”大胆质疑,从而提出了新的地质构造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石油的勘探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如此读书贵疑之举,摒弃的是盲从,确立的是独立人格和理性思维。

⑤今天,读书的目的早已超越获取知识,培育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是更重要的目的。马克思曾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读书的真谛就在于突破现有的知识和观念的局限,造就人的更新。一旦冲破现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冲破思想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⑥民族的复兴、国家的进步,离不开那些肯动脑筋、勇于创新的人们。在这样一个拼学识、拼智慧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头脑总在休眠状态,人云亦云,岂不要被人远远抛在脑后?读书求学需要独立思考,激活想象力,激发创新精神,做事创业亦是如此。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5日,有删改)

1.将⑥段划线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结合文章,作者在第②段引用著名学者陈寅恪所写的诗词的作用是_________(3分)

3.根据文意,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分)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同的人因为阅历的差异而对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持不同的态度。

B.读书应当深入思考并大胆质疑,摒弃囫囵吞枣的学风和盲从的心态。

C.读书的目的已不再是获取知识,而是培育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D.不论读书还是做事创业,都需要独立思考,发掘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1.如果我们的头脑总在休眠状态,人云亦云,那就要被人远远抛在脑后。(2分)(结尾必须是句号,句号没写或写不清楚,扣1分) 2.揭示“读书不肯为人忙”的内涵,(1分),引出“‘读书不肯为人忙’是教人如何读书的一剂良方”的观点。(2分,只答引出观点得1分) 3.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思考,获得书本和实践中的思想。 4.引用论证(1分)举例论证(1分) (只写“引用”“举例”不得分)读书与知疑相随,方能读出境界。(2分) 5.C 【解析】 1.试题分析:去掉否定词,句子为“那就要被人远远抛在脑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枢密,出镇。又贬官,知随州。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久之,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一直臣!”于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注释】① 王德用,北宋名将,谥武恭。②以为言:意思是弹劾王德用。③枢密:宋朝中央政府高官。④出镇:出朝廷,镇守外地。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1)王武恭公德用抚士 (      )

(2)久之,道辅    (      )

2.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道辅在工作的时候谈论其他事情,难道妨碍我了吗?

B.孔道辅在自己的职位上说职责内的事,怎么是害我呢?

C.孔道辅在自己的官职上说相关事情,莫非他是想害我?

D.孔道辅在安排职务的时候说到其他事情,难道要害我?

3.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4.本文主要表现了王武恭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2分)

 

查看答案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上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                  (2分)

然往来视,觉无异能者。                       

3.文中说“技止此耳”,黔之驴的“技”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各用文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借黔之驴讽刺了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查看答案

天 净 沙· 秋 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元曲的____________。(1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三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一派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瑟景象。

B.末尾“夕阳”两句直抒胸臆,充分抒发了游子的心理感受。

C.本曲极富神韵,具有强烈的美感和表现力,被誉为“秋思之祖”。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查看答案

默写(8分)

1.夜阑卧听风吹雨,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青山绿水,                    。       (《天净沙·秋》)

4.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查看答案

教材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让世界充满爱》,请你用心用情地读:晨报96101热线新闻 亮亮是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这个孩子很少露出笑容,裤子上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管子,另一头是一个尿袋。

记者见到亮亮的父亲舒小贵时已是下午4时许,但此时他还没有吃午饭,而早饭只是和妻子吃了一个没有馅的饼。前来帮助他家的市民为他买了汉堡。通道中央铺了一张写满字的单子,舒小贵在上面介绍称自己是:“甘肃岷县人,儿子小名亮亮,2008年12月16日在老家出生,一岁开始就拖个尿袋。亮亮10个月大时,开始出现发烧症状,大夫称孩子由于尿道狭窄,只能靠插管帮助排尿。如今在亮亮的肚子上,插着一根管子,管子另一头是一个尿袋,每当亮亮蹒跚走路时,尿袋都会阻止他稚嫩柔弱的腿……医生说:‘治愈至少需20万元……’父母全家5口靠耕地生活,本就没有积蓄,再加上为孩子看病奔走,更是没有收入……我们为能救孩子!想到来此靠乞讨为孩子攒钱,一天差不多能讨到50块左右,这样每天除吃住外还能剩下十几块……” 爱心妈妈张莉、闫女士等组团发起救助行动。目前,妈妈已凑足了亮亮的治疗费,有望为孩子安排就诊,只等大夫就结果给出治疗方案后及时为亮亮治病。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问:你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你想对亮亮说点什么?将符合语境的话写在横线上。(4分)

我的感悟是:                                                      。(2分)

亮亮,我想对你说: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