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默写(10分) 提示:(l)——(8)任选6小题完成(如果多填,...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默写(10分)

提示:(l)——(8)任选6小题完成(如果多填,则只选择所做答案的前6个作为评分依据),各1分;( 9 ) ——(10)小题必做,各2分。请将答案用正楷字体规范地填写在横线上。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8.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论语》

9.《论语》中最早由儒家学派提出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表示“春”季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风正一帆悬 2.山岛竦峙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绿树村边合 6.我寄愁心与明月 7.断肠人在天涯 8.思而不学则殆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把字写正确,“竦”不为“涑”,“峙”不为“持”,“渐”不为“溅”,“话”不为“画”,“愁”不为“惆”,“涯”不为“崖”,“殆”是“歹”字旁,“己”不为“已”,“勿”不为“忽”。 考点:古诗识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50 分)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迹中的那一刻令人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战胜挫折或困扰后的坚强,也许是在意外收获后的惊喜,也许是在顿悟亲情后的温暖,也许是在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之后的崇敬……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注重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② 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字(如写成诗歌,则要求不少于16 行);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遛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注释】?事言时政,指官职。 ?泾原,地名。?帅,同“率”。④坐,因为。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3分)

师中宰相        以为非布衣所        由是知名      

2. 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3分)

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

3. 你认为十五岁的李师中具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九下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加线字词。(4分)

宫妇左右莫不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寡人之耳者      时时而    

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根据选文看,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主要有哪些因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4分)

秋夜曲

张仲素(唐)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 这首诗通过对“计时的漏壶”、“轻云和月光”、“秋虫的鸣叫”的描写,渲染了秋夜        的特点。(2分)

2.品味“征衣未寄莫飞霜”一句,说说它表达了诗中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2 分)

二氧化碳能再生吗?

①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为绿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②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了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二氧化碳重新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家发现,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极高,能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于是有人设想,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这就等于建立起了一座大型海上工厂,以太阳光为能源,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回收有用的物质。

③也有的科学家设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然后倒进深海海底的凹处,让它们在海底和碳酸钙进行中和反应,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

④还有科学家设想,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又是极有用的还原剂。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变废为宝了。

⑤从理论上讲,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并不复杂,只要给二氧化碳的碳两个电子,就可以大功告成,但实际上做起来却不这么容易。法国的一批化学家起初在水溶液中用电化学的方法供应电子,想把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但结果很不理想,因为在水溶液中无法用电化学方法供应大量能量,也就无法使二氧化碳获得电子。

⑥法国能源研究所的一批化学家,别出心裁地利用一种含有氮、碳、镍、钴的大环化合物为催化剂,通电后使二氧化碳顺利地变成了一氧化碳。但应用这项技术获得一氧化碳的成本太高,因而只是在理论上有价值,不能进入实际应用。

⑦尽管如此,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还是大有益处的,一旦找到了再生二氧化碳的实用方法,就会使我们居住的地球获得新生。

(选自《人类科学史上等待回答的未解之谜》)

1.为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科学家设想了哪些办法?(3分)

2.第①段划线句中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结合语境,回答下列问题。(3分)

(1)第④段中说“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 请问:“这一点”是指什么?(1分)

(2)阅读⑤⑥两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列举“法国化学家把二氧化碳变成了一氧化碳”的实验。(2分)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链接材料的看法。(3分)

材料一:C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目前国内有关研究部门已经利用该技术提纯一百多种生物的精素,尤其是在生物制药领域和食品保健品等方面,国内已经有几套工业装置。

材料二:应用CO2代替Ar 用于转炉炼钢吹炼气,可大幅度降低炼钢成本。

材料三:CO2可用作汽水、啤酒、可乐、碳酸饮料等充气添加剂。美国人均消耗饮料为147公斤,全球的饮料人均消耗量为21.3公斤/年。而我国在98年,饮料人均消耗仅为4.5公斤/年。近年来,CO2作为饮料添加剂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