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人远离故土,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共同的。

B.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

C.如果没有了“身体健康”这个前提,又何谈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所以,年轻的你,一定要记得:勤勉而不透支生命,上进也不忘给身心减压。

D.当一个人心里期盼着春天里的新生和焕发时,在他眼里,雪花带来的便不是寒冷;而是欣欣然赶来装点岁末的吉祥花朵!

 

C 【解析】 试题分析:A句中第一个问号处应该是逗号,因为下面还在接着问内容,可见上一句问的意思还没有表示完整;B句中“根须”之后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与上一句中的两种情况并列类似;D句中分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中间要表达的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而分号只能表达并列的情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因此,地区合作、       和大量的双边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艺术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                                ____ 高的作品来的。

③《1942》在杭城上映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       

④最近举行的“创意”博览会上,“芭比娃娃和乐高中国巡回展”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各具特色的玩具令人       。

A.沟通品位凤毛麟角目不暇接

B.勾通品味寥寥无几应接不暇

C.沟通品位寥寥无几目不暇接

D.勾通品味凤毛麟角应接不暇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笔耕不辍创痛蜡象理至易明

B.戍守边关相契宣嚷历史悠久

C.拂然大怒凌驾鞠躬段章取义

D.恢弘之气繁衍真缔扬扬得意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外妖náo襁bǎo亵尽职守gè

B.心无旁抖 chàn灵jiù组织编zuàn

C.强不舍guā深 suì扶yè弃弓刀chāo

D.吹毛求偻 yǚ枘záo怒不可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甘肃参将李璇,自称李半仙,能视人一物,便知休咎。彭芸楣少詹,与沈云椒翰林同往占卜。彭指一砚问之。曰:“石质厚重,形有八角,此八座象也。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沈将所挂手巾问之。曰:“绢素清白,自是玉堂高品,惜边幅小耳。”

正笑语间,云南同知某亦来占卜,取烟管问之。曰:“管有三截,镶合而成,居官亦三起三落,然否?”曰:“然。”曰:“君此后为人,亦须改过,不可再如烟管。”问:“何故?”曰:“烟管是最势利之物。用得着他,浑身火热;用不着他,顷刻冰冷。”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逾三年,彭学差任满回京,李亦入都引见。彭故意再取烟管问之。曰:“君又放学差矣。”问:“何故?”曰:“烟非吃得饱之物,学院试差,非做得富之官。且烟管终日替人呼吸,督学终年为寒士吹嘘,将必复任。”已而果然。

【注释】①知休咎:推断出吉凶祸福。 ②少詹:四品学差官。 ③翰林:五品官。 ④同知:五品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能人一物(观察)                    B.绢清白(丝织品)

C.李亦入都引(接见)                  D.君又学差矣(出任)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沈将所挂手巾问辍耕之垄上,怅恨久

B.其人大笑,惭沮去长跪谢之

C.君此后人不足外人道也

D.烟管终日替人呼吸壮士不死则已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

(2)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4.文中李璇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二)(14分)

鹦鹉鱼的睡衣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⑤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⑥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选自《意林》)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① 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

② 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

2.根据全文的介绍,简要写出鹦鹉鱼有哪些特点?(4分)

3.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请简要

回答。(4分)

4.文章结尾写道“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

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的行为?请结合生活实际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