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2分)
|
A.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可理喻。 |
|
B.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类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
|
C.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
选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 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3)他 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4)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 ,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
A.样本 遮盖 踌躇衬托 |
B.标本 遮盖 犹豫 衬映 |
|
C.样本 遮掩 犹豫衬托 |
D.标本 遮掩 踌躇 衬映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
A.残损狼籍锐不可挡因地制宜 |
B.拂晓 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 |
|
C.轩榭维幕惟妙惟肖张惶失措 |
D.归咎 诘问铸剑为犁川流不息 |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A.蹒跚(pán)愧怍(zuò ) 吊唁(yàn)罄竹难书(qìnɡ) |
|
B.嶙峋(xún )两栖(xī)老妪(yù )风雪载途(zài) |
|
C.镂空(lóu)仄歪(zè)悚然(sǒnɡ) 惟妙惟肖(xiāo) |
|
D.尴尬(ɡān)潮汐(xī)伧俗(chānɡ) 飞瀑流泉(pù) |
(一)(16分)
浅夏槐花开
初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光阴区间,好比弟兄三个中那个最不打眼的可怜的老二。迎春花开了,桃李花谢了,春天一如满城的烟柳风絮,眼见它来,不知它去,悚然发觉的时候,已经是烈焰当空烧的盛夏了。如若不是无意中抬头看见那几树雪白的槐花,不是一缕缕清雅沁脾的槐花暗香飘入鼻孔,提醒我现在正是浅夏,正是一年中不算冷也不算热的最佳时节,恐怕我会像很多个往年一样,对浅夏毫无印象。
几棵苍劲婆娑的槐树长在中学的校园里,巨大的树冠逸出墙外,遮住巷道上方的一小片天空。每天清晨,我匆匆穿越这条曲折绵延的巷道去单位上班,记忆中,似乎从来不曾抬头望一望那几柄荷盖一样的树冠,哪怕是炎夏经过时,它们曾慷慨地赐予过我惬意的清凉。满脑子里想着的,是繁杂无休的公务以及纠结如麻的人事。然后一整天,在许许多多貌似必须且正确实则可有可无的文山会海以及来往应酬之中,密密实实地虚空着。一个陷入了红尘的人是不可救药的,是不可理喻的,是可怜复可悲的,如同一截淹没在荒芜沼泽中的树桩。人生,有时像一个并不可笑的笑话。
多年以前,在我还是一个青涩而又意气风发的青皮后生的时候,皖西南那个名叫木瓜冲的村庄里我的故园的院墙外,还生长着一大片茂密的槐树林。在那有着无尽的闲空的青春期,我常常捧着一本书,在槐荫下潜心阅读,或者在繁茂的槐花下望着一只正在搬运猎物的蚂蚁发呆。青春是一件颇可艳羡的事,尤其是在华年渐逝的今天回头去望。
然而,每一段生命都自有其欢欣,也自有其焦愁,青春也是一件颇为迷惘的事。除了大把的韶华,除了怀抱高而又高、远而又远的理想,青春一无所有,乃至一无是处。在似乎拥有了一个普通庶民经过不懈努力应当拥有的一切的今天,在一些个稍稍清醒的夜晚,再打量那些远去的岁月,不能不发出一些庸俗的然而现实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叹:一个人的得到,其实完全是付出了青春的惨痛代价的,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把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的一切,换取时光倒流,哪怕是回到那因为前途迷茫惆怅不已的一无是处的18岁。
曾经嘲笑过古代那些梦想长生不老因而求药求仙的君王,也曾经讽刺过那些意志消沉、沉迷于享受、庸庸碌碌的中年,现在想来,我有什么理由嘲笑和讽刺他们?过去的他们就是
今天的我,任时光流转,史册翻过,生命貌似坚强实则脆弱的本质,从未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而生命的价值和可贵之处,或许正在于它的短暂倏忽和不可复现。
30岁以前,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30岁以后,我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人。一个人的成熟必须以牺牲自我为前提。锋利的刀片伤人也伤自己,圆润的河石呢,它心甘情愿地被裹胁在河水之中,难道就真的觉得安妥?人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关于进取和妥协的悖论,无论左或者右还是居中,都无法完满,残缺是它内在的不可更改的本质。一个成功地活了一世的凡人,不过是竭力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最大的可能接近原初无限的愿望罢了。
有一点却是肯定的:生命需要亮丽的色彩。这亮色,就像这鸣蜩咝咝山花开遍的五月,就像这浅夏时节无比通透的碧云天,就像这满树一串串灿白馨香的槐花。
1.文中的槐花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概括回答。(3分)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 一个陷入了红尘的人是不可救药的,是不可理喻的,是可怜复可悲的,如同一截淹没在荒芜沼泽中的树桩。
② 这亮色,就像这鸣蜩咝咝山花开遍的五月,就像这浅夏时节无比通透的碧云天,就像这满树一串串灿白馨香的槐花。
3.文章写“多年以前”这段回忆,其作用是什么?(4分)
4.作为一个中年人,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来滋润生命。有些关怀无语而美丽,像雁过无痕,却无处不在地温暖着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