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回答题。(9分) ①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

 (三)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回答题。(9分)

①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成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试阐述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第③段主要运用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论证方法:                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3分)

                                                                         

 

1.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有力论证“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这一观点。(2分) 3.略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都是在围绕这个中心来论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及论证思路的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曾子妻之市》一文,完成题。(14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彘:zhì 大猪        ②适:到、去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顾为汝杀彘                     (2)妻之曰                  

(3)特与婴儿耳                     (4)遂彘也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一处。(2分)

曾 子 欲 捕 彘 杀 之

3.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曾子妻之市”中“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今子欺之         B.乃记之而去        C.至之市           D.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读完这则故事,你感受最深是什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两题。 (5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3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学完《汉字》专题后,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吧。

【活动一:口语交际】

同学王玟在写“不屑置辩”这个词语时,将“辩”字写成了“辨”。你刚好学过了《汉字》专题中有关知识,为帮助她不写类似错误,你这样对她说:(3分)

                                                                                          

【活动二:活动策划】

为接受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价,学校开展了“推广普通话 使用规范字”活动。你被同学们推荐为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请写出其中的一项并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3分)

项目:                                                                                

目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8分)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A于死地。A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A,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A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A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1.上面这段话选自             写的              (书名),选文中的A指的是                。(3分)

2.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 A。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3分)

A是一个                                                                  

                                                                         

3.读小说不仅要读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要读小说的语言。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划线句子在小说中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一分,计8分)

1.            ,死而后已。

2.非学无以广才,            

3.问渠哪得清如许,              

4.            ,一览众山小。

5.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7.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                            ”两句运用比喻,反映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