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11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11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彼竭我盈,故之      克:             

(2)然后襄公之          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解析】 1.试题分析:“克”根据语境即可译出来,为“战胜”;“鼓”是古今异义字,也是活用词,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击鼓进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典名著《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下面故事片段,指出其中的“他”是哪位水浒英雄,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故事。(2分)

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他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他”是水浒英雄:           ,与“他”有关的一个著名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出师表》选自晋陈寿的《三国志》,出师表,军队出征前统帅向君王所上的奏疏。

B.《三顾茅庐》出自施耐庵、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课文重点表现了刘备“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的对待人才的态度,也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雄才大略。

C.《隆中对》出自《资治通鉴》,它是由宋代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所主编。《资治通鉴》是

从战国到五代末的纪传体通史巨著。

D.《周处》出自南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文中阐述了“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的道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1分)

1.《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的诗句是                              

                 

2.《水调歌头 中秋》中,表达了亲人虽不能相见,却可借月来传达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名句是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积极健康的情感,给人以安慰和鼓励的名句是                     。它与《别董大》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忧心如焚,彻夜不眠,忽然,窗外那黑黝黝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lín lín,明亮起来了,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而充满了对天意的默默的感动。

1.给加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分)

忧心如(     )   黑黝(        )      波光lín lín(        )

2.文中有一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句子:

修改:

3.杜指的是哪位诗人?你能用四个字概括他的性格特点吗?(2分)

                                                             

 

查看答案

作 文(55分)

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来,你一定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吧!请以“我的新朋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