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王戎丧儿万子①,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②,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③。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万子:王绥,字万子。②孩抱中物:形容孩子很小,尚在怀抱之中。③圣人:指人格品德最高的人 最下:指愚人。不及情:没有感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  何以不闻消息(      )    ③ 语时不悲(       )

②  山简往之  (      )    ④ 简其言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⑵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3.【甲】【乙】两文中的“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为之恸”,实际是为后人称颂的“魏晋风度”的一种体现。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说说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2分)

答:                                                                 

 

1..①总,竟    ②探望  ③完全   ④佩服(4分) 2.(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分) (2)山简很佩服王戎说的话,因而大为悲痛。           (2分) 3.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任由性情、旷达、洒脱的风度。(2分) 【解析】 1. “都、省、服”,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其意思。“省、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了”要结合上下文认真考虑一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访谈时,引用了中外名家的诗词名句来说明自己是怎样的人。仔细揣摩这几句话,请你用自己的话把温家宝总理是怎样一个人概括出来。(2分)

材料一:晚清名臣左宗棠结婚时新房门口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材料二: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三:屈原《离骚》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四: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材料五: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新民周刊》

                                                                             

 

查看答案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5分)

1.明长城东起      ,西至      。(1分)

2.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句俗语或诗句。(2分)

人物          传说           俗语或诗句                       

3.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2分)

                                                                     

 

查看答案

同学们课外收集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班级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了一次交流会,班主任、语文老师、部分学生家长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或一段结束语。文字限在100字以内。(2分)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学常识的有关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 长征》——毛泽东

B.都德——《最后一课》——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

C.晏子——《晏子使楚》——晏子反击楚王针锋相对,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D.《枣核》——萧乾——“枣核”既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又是文章的感情线索。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新形势下的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B.读了此文,我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C.通过这次作文评比,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D.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就在于要勇于克服困难,充满自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