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城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城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你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②不少于600字。

 

略 【解析】 试题分析: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是“自然”,从其提示看,是要求以“自然景物”为材料来写文章,且基本上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体裁应该是写景散文。“陶醉”的自然是美景,实际上把一处景物写得有特色,让人如临其境,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因为学生们缺乏观察,缺乏对自然的感悟。为了写好这作文,不妨把眼光放任于大自然中,放任于四季中,不盯一处仔细捉摸苦苦雕琢,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点词句来。应该放开胆去写,写得大气些。你了解春夏秋冬吧,你了解山水花鸟大地天空海洋的特点吧,那么好,就一段一段地写开去。比如写《四季,你让我陶醉》(不妨用第一人物),一般写一个季节,写点这个季节特有的景象,总结出这个季节的特点,即美在何处,让人的美好感受在何处,然后要点一点这个季节给你的生活或人物的感悟,比如,春,生命,播种;夏,热情,成长;秋,沉静,收获;冬,沉默,珍藏,这些词都有丰富的意义可感想。陶醉的不仅是美丽的景色,更是景物其间蕴含的意义。这样从大有角度写“自然”,比紧盯一处写要好写得多,因为它不需要过多的细节描述(这是学生缺乏的能力),只要大致写出“大景物”的大特点,然后感慨几句就行,这样写立意很容易“立”起来。 考点:写作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秋的气魄(15分)

①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起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相去甚远。

②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照射着的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它们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

③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

④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的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

⑤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在地上的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循着一个方向出了林子,收获后的广袤的田地,裸露着肌肤,一望无垠地扩展着。经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的令人憧憬的世界。

⑥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自行剥光。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一定是愚钝麻木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

⑦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锐的阳光。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空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的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以及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荫,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心中会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

⑧这震颤正是秋本来所具有的感觉。静谧、澄净的是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别,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地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

⑨这赤裸的凝视的眼,从它自身的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而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注地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

⑩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

11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

1.作者在第①段中写道:“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作者认为红叶是秋天的标志吗?为什么?(4分)

                                                                          

                                                                            

                                                                                  

2.作者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3分)

                                                                            

                                                                           

3.题目是“秋的气魄”,作者认为秋天有什么样的气魄?(4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这种意义”指的是哪种意义?(4分)

                                                                       

                                                                            

                                                                        

                                                                              

 

查看答案

(三)(16分)

①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新。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形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⑤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你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3分)

                                                                          

                                                                            

2.第②段中的“这种情况”指代什么?(2分)

                                                                          

3.为了证明论点,此文举了两个事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事例。(4分)

                                                                          

                                                                            

4.读了此文,你有什么启发?(3分)

                                                                          

5.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还记得吗?请把你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写在下面。(至少两个)(4分)

                                                                          

                                                                            

 

查看答案

(二)(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青。猿鸣至清,山各传响,泠泠不绝。

[注]①纡:湾曲;②形容:形状;③类:相似;④泠泠:声音清脆。

1.[甲][乙]两文都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               对三峡之景的描述,选自他的《                》一书。[甲]文主要描写的是三峡中的巫峡之景,[乙]文要描写的是           之景。(3分)

2.[甲][乙]两文都抓住了两岸之山                                          的特点进行描述。[甲]文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夏水        

                     的特点。(2分)

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略无                 (2)沿阻绝                

(3)引凄异                 (4)泠泠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5.[甲]文中写到“高猿长啸”,[乙]文中写到“猿鸣至清”,试思考两篇文章描写猿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分)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50分)

(一)浣溪沙(4分)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8分)

一年四季,岁序更替。诗人有意,四季有情。春天,是美丽的季节,花草睁开蒙眬的眼睛,新奇而喜悦,韩愈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

夏天,是热闹的季节,万物躁动于炎热的天气,尽情欢唱。辛弃疾的“          

                                     。”唱出了农家丰收在望的喜庆之情。

秋天,是抒怀的季节,秋景萋萋,游子思乡,成为主唱,然而刘禹锡的“       

                                          。”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唱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冬天,是静寂的季节,更是雪的世界,冷寂肃穆中常有奇景出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堪称咏雪奇句,老舍的“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更是妙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