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3分)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从全文看,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什么?(2分)
2.傅雷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极苦闷的?(2分)
3.作者提到克里斯多夫的目的是什么?(3分)
4.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5.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4分)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桓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2.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① ② )(2分)
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5.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一)古诗词赏析。(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
|
掌握80%以上 |
掌握50%一80% |
掌握50%以下 |
|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
12人 |
28人 |
10人 |
|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 |
11人 |
30人 |
9人 |
|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
40人 |
9人 |
1人 |
1.由上表可得出结论: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名著导读(4分)
1.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______________ (行为),在野猪林义救 。
2.小明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2分)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6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
2.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以 , 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3.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豪放气概的句子是: ,
, 。
4.“愁”虽然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但中国古诗词中却不乏以各种方式写愁的名篇佳作,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愁文化”。请写出连续完整的诗句: , 。
5.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
6.《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宏伟政治蓝图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