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40分)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你也可...

作文(40分)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你也可以改扩写这篇文章。

要求:⑴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⑵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⑶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不少于500字。

李静和戴军长达十多年的友情岁月早已成为娱乐圈里的一段佳话。从当年默默无闻的普通歌手,到当今娱乐圈炙手可热的一线主持人,无论地位身份如何改变,他们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真挚的友情。

但李静和戴军的友情也并非总是波澜不惊。有一次彩排,两人因为分歧大吵起来,还彼此撂下狠话,李静说:“能跟我合作是抬举你,我这辈子再不跟你合作了!”戴军不甘示弱,马上回敬:“你下辈子也没机会再跟我合作了。”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各自愤然离去。

李静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不由得十分后悔,自己不该率性地说出伤人的话。她给戴军打了个电话,还没等她开口道歉,戴军就主动承认了错误:“李静,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呢!对不起啊,是我脾气不好……”两人就此重归于好,友情更胜从前。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李静和戴军闹矛盾后,因主动道歉而友情更胜从前的故事。根据故事我们不难感受到主动道歉的重要性,它可以化解矛盾,增进感情。还可以感受到冷静的重要,只有冷静才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犯错误,也只有冷静才会使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当然还可以感慨于他们友情的深厚等。 题干中的“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写作的思路。“也可以改扩写这篇文章”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写作的思路。 这样分析之后,我们首先要调动自己的库存,想一想有什么样的事可叙,掌握有论据,是否可以展开议论。这样思考之后,文章的题目、内容和主题就不难确定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11分)                  《陋室铭》再读

①《陋室铭》的作者,从来标明是唐刘禹锡,但也有人考据出来,说不是他的作品,因为未曾收进最初编成的他的集子,故而存疑。但不论是谁的文笔,能用八九十个字,写出这番精粹、凝练、余味无穷的意境,是不由人不折服的。

②中国是散文大国,汉魏以来,迄至明清,有别于诗赋的散文文体,巍然为文学的主流。例如唐宋八大家诗歌的成就,固然千古吟唱,家弦户诵,但他们更以著作论述的笔墨,在文学史上占得一席荣耀的位置。一般提到韩、柳、欧、苏,都是先想到他们的文章,然后,才是他们的诗篇,就足以说明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分量。

③刘禹锡在唐诗人中是较有影响的一位,诗胜于文,文章除了这篇《陋室铭》,余者寥寥。他历仕顺宗、宪宗、文宗、武宗,曾为王叔文党,玩过政治。不过他玩得不甚成功,为“八司马案件”的主角之一,被流放连州。相反,艺术上倒很有成就,以诗名闻世。诸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等名句,直到今天,犹传唱不已。十年“文革”期间,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是经常被“革命小将”引用的。但他(姑且认为是他作的)这篇不足百字的极短散文,却是千古绝唱,可一而不可二,再无超越之作了。

④在写作散文的过程中,需要铺陈,更需要缩略;需要丰满,更需要删削;需要感情奔放,更需要字斟句酌。所以,散文写作中的优选萃取能力,是最能表现作者功力的所在。放比收要容易,简比繁更困难,像《陋室铭》这样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还具有文采;言简意赅,思路明确,能耐人回味;情景交融,盎然有趣,若身临其境;远有榜样,近有自勉,具乐观精神;不足百字,从室陋与德馨的统一中,写出知识分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性情;甘于清贫,甘于寂寞,逃避庸俗,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态,实在是一篇难得的散文。

⑤古今文章,谈物质与精神者固多,但短得如《陋室铭》者,却分外少见,学其为文之精,值得一读。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里,物质固然非常重要,精神更应不懈追求。学其为人之本,更具现实意义,就更值得一读再读了。大家抱定室无妨陋、可以陋,而德却必须馨、必定馨的宗旨,个人一定会少却许多烦恼,世间一定会少却很多丑陋。

⑥散文与诗一样,易写难工。写散文的作者很多,能写出好散文的作者甚少。自己说好,或雇两个评论之辈说自己好,是作不得数的。尤其,像《陋室铭》这样谈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命题,或者还可以引申为研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主客观世界辩证关系的文章,放在别的作家手里,绝不是能用这八十一个字可以完美地表现出来的。  

(李国文/文)

1.再读《陋室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2分)

2.第②段作者论述“中国是散文大国”的目的何在?(2分)

3.结合第④段,概括《陋室铭》的难得之处。(2分)

4.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再读《陋室铭》的目的是什么?(2分)

5.再读《陋室铭》,你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中读出了什么?(3分)

 

查看答案

(二)(13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节选自《绿》)

1.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是:                                    。(3分)

2.“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将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吸引”好不好,为什么?(2分)

3.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句中加点的 “女儿绿”?(2分)

4.作者写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秦淮河的波,有何用意?(2分)

5.文段中先称梅雨潭绿为“她”,后来又称为“你”,这种人称的转变,有何表达作用?(2分)

6.选文的语言有三美:绘画美、动态美和音乐美。请从动态美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一)(16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其地之出            殚:        

予作文以记之        属:

③猛浪若              奔:        

④便扶向路,处处之    志: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岳阳楼记》写景虚实结合。实写的景象只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为什么?(2分)

4.《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查看答案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2分)

1.(   )而不舍

2.半明半(   )

3.肆无忌(   )

4.茅(   )顿开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          juān)刻

2.浩          miǎo

3.           chōng)憬

4.           chóu)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